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种中草药体外抑菌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莲、黄岑等5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伤寒沙门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受试菌,进行常规中药药敏实验打孔法和几何级稀释法测定5种中草药水煎剂的抑菌圈的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gPL)。结果5种中草药对5种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莲对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黄连、黄岑、秦皮均对受试菌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2~40mmMIC范围分别为0.97~7.81gPL);对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最差的是黄柏,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链球菌均无抑菌作用。结论本研究提示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痈、抗炎镇痛功效的中草药,体外实验对受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由于中草药在体内作用机制比体外还要复杂,在体内能否达到与体外相同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最早由Caravelli提出[1]。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2]。“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3]。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一、前牙开牙合的病因及形态特征1.口腔不良习惯:乳牙与恒牙早期的前牙开牙合多数是由不良的口腔习惯造成,约占开牙合…  相似文献   
3.
王海岚  王鹏来 《中国校医》2014,(10):799-800
目的研究口外弓配合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9.6岁。上颌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口外弓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X线头影测量结果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SNA及ANB角明显减小,UⅠ/SN显著变小,前牙覆盖平均减小;磨牙关系为Ⅰ类关系。鼻唇角增大,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口外弓颈牵引配合2×4矫治技术非常适用于替牙期AngleⅡⅠ错[牙合]伴上前牙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它们能有效地抑制上颌的发育,减小恒牙期的治疗难度,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5.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最早由Caravelli提出。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martClip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正畸疗程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自锁托槽(SmartClip)和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结束的女性患者各28名,均为恒牙早期(12-14岁)并拔除四颗双尖牙,比较两组疗程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AR分值差异无显著性。自锁托槽组疗程比传统直丝弓托槽组平均长1.75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托槽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正畸疗程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自锁矫治技术结合Bite Turbo矫治青少年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正畸科选择深覆牙合青少年患者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自锁矫治器+Bite Turbo;对照组:自锁矫治器+平面导板。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咬合打开前后的模型测量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实验组覆牙合平均减小3.45mm,咬合完全打开平均2.10个月,对照组覆牙合平均减小3.10mm,咬合完全打开平均4.25个月,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其颌骨变化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ite Turbo应用于自锁矫治技术中治疗青少年深覆牙合,具有便捷易行、卫生高效、缩短正畸整体疗程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