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桡骨上1/3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临床罕见.我院自1989年起对13例桡骨上1/3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病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乡镇卫生院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方法自该卫生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30例,随机均分作对照组、观察组,全部给予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心理护理措施的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理SAS评分[(54.10±4.03)分]、SDS评分[(55.29±7.13)分]均高于观察组[(36.17±3.70)分、(34.20±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3.00±3.62)d]超过观察组[(8.50±3.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心理护理,能消除乡镇地区糖尿患者焦虑及抑郁负面心理,缩短住院疗程,使患者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胃癌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提出胃癌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基础。结果表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主要是 LCT、CD_3、CD_4下降,CD_8升高,CD_4/CD_8比值降低;体液免疫升高趋势,主要是 IgA、补体 C_3、C_4和 B 因子,而 IgM下降。内分泌激素皮质醇升高为主,T_3都下降,脾肾阳虚同时伴 T_4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都下降。癌标记物都升高。在此结果的基础上,提出胃癌中医健脾益气,补肾温阳,理气活血,祛痰清热的治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3年~2004年共收治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洪莲 《当代护士》2003,(11):48-49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主要累及脑基底节及肝、肾、角膜等器官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以锥体外系症状为首发症状者较多见,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易误诊为原发性精神病。我科2002年7月收治1例2次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大量抗精神病药后以严重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入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经仔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临床获益反应和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1例未接受过全身化疗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获益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无CR、PR病例,7例病情稳定,4例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63.6%,临床获益率27.3%。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81.8%(9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均有出现。其中3~4度白细胞下降18.2%(2例)、3~4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36.4%(4例)、无3~4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皮疹发生率为36.4%(4例),均为1~2度皮疹,2例出现1度腹泻,1例出现2度腹泻,4例出现1~2度转氨酶升高。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总体临床耐受性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和皮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复发、转移大肠癌血瘀证与外周血PTEN、CD4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进行证素辨证,同时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其外周血PTEN、CD44基因表达。结果①外周血PTEN、CD44基因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②血瘀组的外周血PTEN基因表达显著低于非血瘀组(P<0.05),CD44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非血瘀组(P<0.05)。③各血瘀级别的证素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外周血PTEN、CD44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复发、转移大肠癌血瘀证患者与外周血PTEN、CD44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各血瘀级别的证素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焦军全  崔同建 《健康研究》2012,32(2):152-154
骨转移瘤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内治以补益肝肾、壮骨止痛为主,西医以药物、放疗及手术等治疗为主.文章对中西医治疗骨转移瘤现状进行综述,认为对骨转移瘤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方法治疗.原发癌症未发生骨转移瘤时,予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治疗,可能会预防或延迟骨转移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晚期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病例资料均采用随机抽查方法,其中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紫杉醇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采用UICC实体瘤通用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采用WHO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估临床毒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27/45)、57.78%(2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4,P〈0.01)。观察组关节痛、肌肉痛、面色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86、31.186、61.128,P均〈0.01)。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替加氟、亚叶酸钙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