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TQ-MS测定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评价益母草中阿魏酸对中成药调经止痛片及新生化颗粒的质量影响,为制定含有益母草并以阿魏酸为定量指标的中成药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及UPLC-Q/TOF定性鉴别及分析益母草中阿魏酸,采用HPLC/TQ-MS定量分析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基于定量分析结果及处方用量探讨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对其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影响。结果:薄层鉴别及UPLC-Q/TOF定性分析结果显示,10批不同产地益母草中均含有阿魏酸。HPLC/TQ-M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在0.004 2%~0.006 5%之间。结论:益母草与当归、川芎等含有阿魏酸的药材配伍且其用量较大时,益母草中阿魏酸含量会对其质量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淫羊藿治疗抑郁症的抗炎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和筛选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TCMSP数据库对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和筛选;利用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抑郁症的相关靶点以及抗炎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抗炎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并对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采用GOLD分子对接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抗炎靶点进行结果验证。结果:筛选得到淫羊藿与抑郁症相关的12个活性成分,30个作用靶点,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生物过程65个,细胞组成4个,分子功能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41条,其中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9个;分子对接验证淫羊藿苷与关键抗炎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揭示了淫羊藿通过抗炎靶点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淫羊藿抗抑郁作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气下陷理论是著名医家张锡纯先生所创建的,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大气的理论出处、大气的生理功能以及大气下陷的病理基础,做了详细透彻的阐述,并创制升陷汤以治疗胸中大气下陷证,为临床治疗大气下陷类疾病提出新的诊疗思路。本文案例为气陷血瘀型胸痹,受大气下陷理论的启发,治疗以升陷汤加味,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乌药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乌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乌药治疗CPID的可能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解脲脲原体的混合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子宫、输卵管及脾脏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检测脾脏CD4+、CD8a+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百分比。结果 网络药理学研究共筛选出乌药中9个有效活性成分和4个核心治疗靶点,它们主要影响炎症反应相关的免疫调节。动物研究表明,乌药可显著抑制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肿胀,调节输卵管及脾脏的形态改变,并有效减轻子宫和输卵管的炎性浸润与损伤,改善脾脏功能;乌药可显著降低血清中NO、I...  相似文献   
5.
骨囊肿1例     
骨囊肿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病变,大多认为与外伤有关,是由于骨髓腔或松质骨内出血形成局限性血肿,继而其周围的骨质被吸收消失,病变逐渐扩大,于是形成骨囊肿,囊肿较小时,可因骨折骨痂形成而修复,较大的囊肿亦可在骨折后缩小,介而可因囊内血肿机化和骨化而自愈。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8岁,外伤后就诊,经摄X线片显示左肱骨上段骨囊性改变,经CT检查证实为骨囊肿。患者6岁时曾有轻度外伤史,之后并无任何不适感,现今因外伤后左上臂疼痛,肢体活动障碍就诊。X线片示左肱骨上段有一与骨干长轴走行一致的束状透亮区,其密度较均…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的慢性地方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西北称“柳拐子病”,前苏联则称其为卡兴—白克病。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谷物真菌感染有关,一般摄X线片即可诊断此病。 1 资料来源 我院于2000-07~2000-09间门诊病人2例。例1,男,30岁,双踝关节大骨节病;例2,女,13岁,左侧第2~5近节指骨远端病变。 2 临床与X线表现 例1临床中表现为左、右踝关节粗大,活动障碍,疼痛,肌肉痉挛,身材矮小,X线表现双侧距骨硬化、变形,距骨体塌陷,滑车部低平,距骨颈缩短,距骨头上翘,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距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临床应用的需要,对经甲醛固定的50具尸体,包括男性34、具女性16具,共100侧进行了解剖观察,着重分析了大隐静脉近端属支的数目,共干及单干情况,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处距腹股沟靱带间的距离,大隐静脉近端的变异情况,交通支的数目和位置等,并结合临床及文献进行了讨论。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大隐静脉近端属支按临床应用分为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颈静脉球高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颈静脉球高位患者20例(36耳)及正常者20例(40耳)行64 排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在容积再现(VR)及常规轴位状态下,对颈静脉球与内耳地周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64排CT容积再现技术能更好地显示颈静脉球与内耳地周的关系,36例颈静脉球高位耳(36/40),常规轴位测量距离均值为3.896 4 mm,而重建后测量距离均值3.085 5 mm,两者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01);在重建状态下,颈静脉球高位耳颈静脉球至内耳地周最短距离均值为3.127 3 mm,非高位耳为8.250 0 mm,两者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01).结论 64排CT容积再现技术能更加清晰显示颈静脉球与内耳地周之间的空间关系,为两者位置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较优的甘草质控成分(水分、总灰分、甘草苷、甘草酸)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实现快速检测。方法:基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97批甘草中水分、总灰分、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其近红外光谱。采用R语言筛选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水分和甘草苷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其中水分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0和0.929 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3 2和0.203 8,甘草苷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 3和0.907 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93 9和0.128 9;总灰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MSC,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5和0.917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9 6和0.103 7;甘草酸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SNV,测试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 1和0.915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4 8和0.236 0。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较优的甘草质控成分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其模型的准确度均较高,为实现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比较宁夏乌拉尔甘草(以下均简称甘草)中基于指标成分含量的色谱鉴别和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光谱鉴别差异,建立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的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光谱法测定9批野生甘草和14批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信息。结果显示,基于指标成分定量的色谱鉴别无法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近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直观、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样品,为甘草生长方式的鉴别及应用研究提供有效方法。同时,为甘草的品种、产地及规格等方面的鉴别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