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例ICU患者采用三通阀输液器并联输注多种静脉药物致导管堵塞的原因,为临床药师重点关注ICU患者静脉联用多种药物的安全性提供实践参考。方法:取患者同时在用的4种药物:氯化钾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间羟胺注射液和地佐辛注射液,进行体外药物配伍试验,经整体混合及分别混合(丙泊酚与其他3种药物分别配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段药液的变化情况。结果:4种药液混合后,丙泊酚由最初匀质的小粒径乳滴(0.43μm)逐渐聚集增大,稳定性下降,最大乳滴粒径为3.45μm。进一步分别配伍试验证明了丙泊酚与间羟胺配伍时,乳滴蓄积与融合速度最快,4h乳滴粒径达10.36μm,已超过毛细血管平均直径;与氯化钾配伍时,乳滴蓄积与融合速度居中;与地佐辛配伍时,蓄积与融合速度最慢。结论:丙泊酚与间羟胺存在严重的配伍禁忌,应避免同时使用;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其稳定性也会不同程度下降,建议采用双腔或多腔静脉导管单独一路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  相似文献   
2.
苏丹  徐姗  王林晓 《中国药房》2016,(8):1036-1040
目的: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用药频度(DDDs)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342例住院CA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统计、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选入的342例住院CAP患者中,320例患者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查,总微生物送检率为93.57%;痰培养和血培养病例共67例检出病原菌,阴性率20.18%;338例患者(98.83%)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余4例拒绝抗感染治疗。我院选用的经验性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50.07%)、喹诺酮类(35.70%)和大环内酯类(9.80%)。住院CAP患者以二联用药为主,在二联用药中以头孢菌素类联合喹诺酮类最为多见,共计178例次(占53.61%)。治疗期间,共有17例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3%。结论:我院住院CAP患者微生物学检查的送检率较高,但培养结果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辩证分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单用或联用为主,基本符合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取袋鼠体位,经腰长短肌肌间隙入路置钉,二支撑点着力提拉复位等(下称综合微创)措施对腰椎滑脱进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8例需要手术治疗的I~III度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综合微创手术。并进行为期12~29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创伤,手术并发症,临床效果,滑脱角和椎间高度,滑脱复位率及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0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50mL。无硬脊膜撕裂。术后2例患肢皮肤麻木加重,3个月后恢复。2例患肢仍疼痛,2周后消失。切口全部I期愈合。术后1周内X线检查,54例滑脱完全复位,4例复位率>90%。末次随访未见复位丢失,融合率98.2%。未发生断钉、断棒。无"融合病"发生。结论综合微创手术措施治疗I~III度腰椎滑脱,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滑脱椎复位、融合率高,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微创方法减小置入腰椎椎弓根钉时造成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方法采用定位针导航法,腰椎长短肌肌间隙入路等综合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8年9月~2011年4月,采用上述置钉方法,为231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椎弓根置钉978枚,947枚不用仪器监视,一次性正确置入。31枚需先置入椎弓根定位针,经X线透视确定位置、方向后再置钉,术后全部患者得到CT复查,发现有12枚椎弓根钉发生椎弓根切割穿透,2例发生神经根刺激征,无节段误置,根外置钉。置钉时不用剥离椎旁肌,出血少,对腰肌损伤显著减轻。置钉技术简易化。术后患者创伤反应减轻,恢复时间缩短,腰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多种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可使手术对腰肌损伤明显减轻,出血减少,置钉正确率提高,手术微创化,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在后路钉棒术中,于邻椎椎弓根钉牵引复位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内置钉,并进行撬拨复位,观察对骨折复位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将83例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B组45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经伤椎椎弓根钉撬拨复位。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15个月,测量侧位X片上伤椎Cobb角、前缘高度(前高)。分别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测量术前、复位固定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对所测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效果。结果:2组椎体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椎管平均侵占率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P>0.5),术后1周、12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性(P<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伤椎置入椎弓根钉,并对骨折进行撬拨复位,能更好的矫正伤椎前缘塌陷,使侵占椎管骨折块退出椎管,加强固定强度,提高了后路钉棒术对骨折的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