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为临床常见重症,尽管治疗措施有了明显改善,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仍然很高[1,2]。缺血性肾损伤为AKI常见病因,可引起组织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深入研究AKI病理生理对启动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缺血性AKI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帕立骨化醇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P)对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禁食后,采用单次无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模型。将DN大鼠随机分为:(1)帕立骨化醇干预组(P组):帕立骨化醇溶于丙二醇中,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以0.4μ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每周3次;(2)糖尿病肾病组(D组):给予等体积的丙二醇腹腔注射。设置正常对照组(C组)。帕立骨化醇连续干预12周后,测血、尿生化指标;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TGF-β1、Wnt-4、β-catenin及Klotho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C组比较,D组大鼠SCr、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升高,而P组均较D组降低(P0.05)。(2)与C组比较,D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而P组较D组减小(P0.05)。(3)D组大鼠肾组织Klotho蛋白表达低于C组,而P组高于D组(P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肾组织TGF-β1、Wnt-4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而P组表达均较D组减少(P0.05)。(4)Klotho与纤维化面积、TGF-β1、Wnt-4及β-catenin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帕立骨化醇可抑制DN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增加肾组织Klotho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同时减少TGF-β1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在肾脏损伤过程中,多种因子可诱导上皮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引起肾小管缺失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这一过程被称为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肾脏损伤或应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对肾脏纤维化具有重要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环境存在多种调节因子,调控EMT相关信号如TGF-β/Smad、Wnt/β-catenin等的表达与传导。本文就近年来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在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40万,患病率高达9.7%。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者高2.6倍。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也是中国ESRD的第二主因。随着蛋白尿出现与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高血糖是导致肾脏损害的根本原因,强化治疗血糖可预防DKD的发生或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DKD)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 将24 只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立骨化醇干预组(P 组)、糖尿病肾病组(D 组)和正常对照组(C 组),每组各8 只。P 组和D 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第2天P 组腹腔注射帕立骨化醇(溶于丙二醇中)0.4滋g/kg,3 次/ 周,D 组予等体积丙二醇;C组仅予等体积丙二醇。4 周后测血、尿生化指标;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肾组织E- 钙粘蛋白(E-cadherin)、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Klotho 的表达,并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D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高于C 组,P 组均低于D 组(均P< 0.05)。C 组大鼠肾小管结构完整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D 组可见肾小管间质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小管扩张,基底膜断裂;P 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较D 组减轻。D 组大鼠肾组织E-cadherin 与Klotho表达低于C组,而P组高于D组(均P<0.05);与C 组比较,D 组大鼠肾组织α-SMA、FN 及TGF-β1 表达增加,而P 组表达均较D 组减少(均P<0.05)。Klotho 表达与E-cadherin呈正相关(r=0.924,P<0.05),而与α-SMA、FN 及TGF-β1 均呈负相关(r=-0.806、-0.623、-0.856,均P<0.05)。结论 帕立骨化醇可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EMT,其作用可能与增加肾组织Klotho表达,同时减少TGF-β1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病(CKD l~5期)患者300例,根据血25(OH)D3浓度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 (OH)D3<20 μg/L]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3≥20 μg/L].采集临床资料数据,测定动脉僵硬度指标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血25(OH)D3水平与baPWV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188例(62.7%),维生素D非缺乏组112例(37.3%).全部CKD患者25(OH)D3平均浓度为(17.62±8.54) μg/L,维生素D缺乏组和非缺乏组分别为(12.38±4.55) μg/L与(26.44±6.05) μg/L(P<0.01).维生素D缺乏组baPWV值高于非缺乏组[(1 827.34±429.11) cm/s比(1 555.31±353.14) cm/s,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全体CKD患者(r=-0.38,P<0.01)以及CKD 2~5期患者[r=-0.30,P<0.05;r=-0.26,P<0.05;r=-0.46,P<0.01;r=-0.57,P<0.01]血25(OH)D3浓度与baPWV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25 (OH)D3浓度下降与baPWV的增加独立相关(模型1:β=-0.18,P<0.01;模型2:β=-0.17,P=0.01),回归模型1与模型2均可解释baPWV变化的50%.结论 CKD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与动脉僵硬度增加相关.维生素D替代治疗可能影响CKD患者的心血管预后,但有待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