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在中药炮制研究中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鉴别能力强,检测结果精准等使其在中药研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药品的成分进行很好的鉴别,并且对中药的成分和计量进行精准的测量。本文对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炮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叶敏  刘志强  王李俊  章黎明 《中草药》2018,49(22):5334-5338
目的 研究猪苓酮A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或阴性人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株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BT474细胞)和1株ER阴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猪苓酮A分别处理24 h,或以50 μmol/L的猪苓酮A分别处理6、12、24、48 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3株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tig法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Bcl-2家族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猪苓酮A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R阴性MDA-MB-453细胞的增殖;而对于ER阳性MCF-7、BT474细胞增殖均无明显影响;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猪苓酮A可以使MDA-MB-453细胞的生长阻滞在G1或G2/M期;50 μmol/L猪苓酮A作用于MDA-MB-453细胞24 h后,细胞出现明显凋亡,而MCF-7、BT474细胞则没有出现明显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50 μmol/L猪苓酮A处理组ER阴性MDA-MB-453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Bad表达量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Bcl-w表达量降低。结论 猪苓酮A能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调控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叶敏  万军  王李俊  章黎明  刘志强 《中草药》2022,53(22):7279-728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且长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临床上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增效减毒、疗效可靠的优势。通过总结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将中药、肠道菌群和类风湿关节炎三者关联起来,以期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你会夸人吗     
一我爸妈几十年的相处模式是:彼此往死里寒碜对方。只要他们其中一个开始说话,对方肯定直接开损,毫不留情。比如,我爸给自己买了件新衬衫。爸:新衬衫怎么样?妈:娘娘腔!你会不会买衣服啊?!爸:不跟你玩了……再比如,全家人一起吃晚饭。爸:太难吃了!有种隔夜饭菜用微波炉重新热过的味道!妈:嫌难吃你别吃啊!爸:我吃不吃没关系,你看儿子又饿瘦了!我:关我什么事……宁波话本身就很硬,  相似文献   
5.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6,47(6):970-973
目的研究真菌桦褐孔菌中的代表化合物桦褐孔菌醇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及桦褐孔菌醇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桦褐孔菌醇由传统植物化学方法从桦褐孔菌中提取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系MCF-7与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醇共孵育,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桦褐孔菌醇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桦褐孔菌醇作用MCF-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至28.62%、39.45%、53.18%,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1%);经过50μmol/L桦褐孔菌醇分别处理12、24、48 h后,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形式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增加;凋亡蛋白标志物PARP裂解量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桦褐孔菌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推测与激活细胞Casepase-3和PARP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媒体课件结合课件讲授纲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2006级、2007级中药和药学专业8个班中,各选2个班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纲要教学法,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平时成绩、技能操作考试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期中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多媒体课件结合课件讲授纲要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李俊  杨琴  叶敏  刘志强 《中草药》2019,50(24):6032-6037
目的 考察苦参总碱对表皮葡萄球菌体外培养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观察苦参总碱是否会影响表皮葡萄球菌对乳酸和过氧化氢的耐受性,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表皮葡萄球菌产膜菌株,使用半定量黏附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及刚果红实验评估苦参总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测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苦参总碱处理后,检测表皮葡萄球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力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氧化应激响应基因serp2195和gpxA-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结晶紫染色法显示5.0 mg/mL的苦参总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且与刚果红实验结果保持一致。苦参总碱作用后表皮葡萄球菌对氧化胁迫耐受性明显减弱,对乳酸的敏感性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氧化应激响应基因serp2195和gpxA-2转录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苦参总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减弱细菌对氧化胁迫耐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表皮葡萄球菌氧化应激响应基因serp2195和gpxA-2表达相关;同时苦参总碱可以减弱表皮葡萄球菌对乳酸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6,47(8):1269-1271
目的研究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和反相ODS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NMR、2D-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列当全草50%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个新苯乙醇苷,鉴定为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乙醇-1-O-α-L-[(1→3)-4-O-乙酰基-鼠李糖基-4-O-阿魏酰基]-O-β-D-葡萄糖苷。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列当苷A。  相似文献   
9.
王李俊  周强  杨琴 《中外医疗》2007,26(21):5-6
医药学由医学和药学两大部分组成,中西医结合就必须想到中西药结合.本文通过讨论中西医药学的优势和劣势,对中药和西药进行认识,并且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提出中西药结合的两种可行性方法:中药西药化和西药中药化.中西药结合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一种表现,将会为我国的医药学产业谱写新的篇章,对世界医药学的结合和统一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李俊  杨琴  王飞  朱盼 《中草药》2017,48(12):2382-2384
目的研究大鼠ig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后尿中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和质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鼠ig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后的尿中提取分离得到5个代谢产物,分别为毛蕊异黄酮(M_1)、3′,4′,7-三羟基异黄酮(M_2)、大豆素(M_3)、毛蕊异黄酮-3′-O-β-D-葡萄糖醛酸苷(M_4)、毛蕊异黄酮-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M_5)。结论代谢产物M_5为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