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酸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甘草酸组、手术+生理盐水组和手术+甘草酸组,每组10只。通过主动脉缩窄术诱导小鼠心肌肥厚,术后分别给以连续4 w生理盐水或甘草酸灌胃治疗。采用超声检测评价小鼠心功能,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等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MAPK总蛋白。结果主动脉缩窄术4 w后,手术+甘草酸组小鼠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较手术+生理盐水组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相关组织病理学指标也明显降低,且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假手术+生理盐水组与假手术+甘草酸组之间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草酸具有抗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其机理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评估左心室长轴应变(LAS)的方法及其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方法 对77名健康志愿者行心脏MR检查,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二尖瓣瓣环插入点连线中点与左心室心尖的心外膜边缘的距离(方法1)、二尖瓣室间隔侧插入点与左心室心尖的心外膜边缘的距离(方法2)以及二尖瓣瓣环游离壁插入点与左心室心尖的心外膜边缘的距离(方法3),计算3种方法的LAS值,并测量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及GLS,比较3种LAS测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GLS的相关性。取3种LAS值的均值,观察LAS及GL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分析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测量上述参数的一致性。结果 3种方法所测L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P=0.41)。方法1的LAS值与GLS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01),方法2的LAS值与GLS呈中度正相关(r=0.57,P<0.001),方法3的LAS值与GLS呈较好正相关(r=0.64,P<0.001)。LAS及GLS与LVEF均呈中度负相关(r=-0.38、-0.42,P=0.04、0.02)。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均好(ICC均>0.75)。结论 通过计算不同位点在心脏舒张和收缩末期相对位移的百分比可快速、简便评估LAS,且后者与GL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朗   《健康文摘》2006,(10):44-44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长了息肉,因为担心息肉会癌变而整天忧心忡忡。那么,体内长息肉究竟会不会变成癌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息肉的来龙去脉谈起。所谓“息肉”,就是指身体某个部位由黏膜覆盖的正常组织上赘生的一块“肉”。人体上至鼻腔、声带,下到子宫、直肠,均是息肉喜欢生长的部位。医学上一般按息肉生长的部位来给它们命名。譬如,长在鼻腔黏膜上的叫“鼻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称之为“胃息肉”,其余以此类推。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则称之为“多发性息肉”,这种情况在消化道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并评价该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3)和对照组(n=27).模型组小鼠按50mg/kg体重连续5 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对照组小鼠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每周观察小鼠食量、饮水量、体重、精神活动等基本状况.每2周剪鼠尾取血,检测血糖,评价建模情况.实验第13用处死小鼠,取心脏石蜡包埋,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病理改变,Image-pro plus 6.0分析软件计算胶原面积占总面积比值.结果:模型组小鼠饮水量、食量分别自第2、3周开始高于对照组小鼠(均P<0.01);注射STZ后第2周体重逐渐减轻,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空腹血糖在建模第1周开始,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肌细胞间质明显增加.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1型糖尿痛心肌病模型,该模型可行性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小鼠颈动脉导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分析其病理特点。方法C57/BL6小鼠左颈总动脉实施导丝损伤手术或假手术操作。在术后1d、7d、14d、28d分别处死小鼠取颈动脉经脱水包埋,制备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苏木素一伊红染色检测颈动脉组织结构,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内皮细胞、炎症细胞、氧化损伤、平滑肌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增殖相关的标志分子。结果手术组术后14d和28d内膜面积分别为(6278.573±2215.38)μm^2和(15990.96±6242.384)μm^2,内中膜比值分别为0.260295±0.052791和0.689626±0.075805;术后14d再内皮化率达到87.2%±4.1%;术后7d、14d均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术后14d、28d均可见大量氧化损伤细胞;术后平滑肌细胞发生去分化。血管壁检测到大量细胞增殖。假手术组无内膜增生,内皮完整,无明显炎症浸润、氧化损伤,平滑肌细胞未发生去分化且增殖率低。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研究再狭窄的小鼠颈动脉导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朗   《健康文摘》2007,(3):5-5
哮喘患者没有发作时,和身体健康的人一样生龙活虎,蹦蹦跳跳也绝对不会有困难。可哮喘一旦发作,那真是险象环生。试想一下,“有气入没气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你就心中有数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定量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与非癌组织的峰度系数(Kapp),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EMBASE、EBSCO、Cochrane Library、CNKI、CBM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7年7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DKI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进行质量评价以及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提取相关参数。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7篇,患者总例数409例,感兴趣区804个,应用Q检验和I2值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文献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前列腺癌灶组织的Kapp值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0.000);合并灵敏度为0.943 [95%CI:0.915~0.962],特异度为0.917 [95%CI:0.829~0.962],阳性似然比为11.365 [95%CI:5.287~24.427],阴性似然比为0.063[95%CI:0.041~0.096],诊断试验比值比(diagnosticoddsratio,DOR)为181.803 [95%CI:65.267~506.41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6。结论:DKI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灵敏度、特异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检测SDF-1在体外对EPCs迁移和存活能力的影响.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SDF-1+EPCs组、EPCs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心梗后24 h,将SDF-1预处理或未处理的EPCs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对照组注射不含细胞的培养基.细胞输注后的14 d和28 d,分别检测血管密度、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结果 细胞输注后14 d,SDF-1+EPCs组血管密度高于EPCs组及对照组.细胞输注后28 d,SDF-1+EPCs组大部分心功能指标优于EPCs组和对照组,心梗而积低于EPCs组和对照组.结论 SDF-1预处理能促进EPCs的迁移和存活,促进体内EPCs介导的新血管生成,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定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和评价方法,评价缺血时间的延长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线栓暂时性阻塞小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伊文氏蓝染色、Tunel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评价45 min和60 min缺血再灌注时间所导致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神经元凋亡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45 min组相比,60 min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脑梗死体积增加了78.21%、神经功能评分升高了31.66%,神经元凋亡比例增加了44.49%,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和氧化应激水平随着缺血时间的增加也明显增高。结论通过严格的手术操作和严密的术中监测,可以获得稳定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了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技术过硬、自我价值深受社会认同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通过对医学人文素质内涵的深入阐释,提出政治素质、医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素质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依据医学人文素质的多元内涵要义,构建"三类课堂+N类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学习"课程模式。实践中强调4个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为分类分层构建课程教学模式指明方向,有利于突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性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