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5篇
  10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面中部骨折导致的慢性泪囊炎病情复杂,普通泪道CT造影检查难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双侧鼻泪管全程。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three-plane reconstruction of CT dacryocystography based on the trend of nasolacrimal canal,CT-DCG-TPR-BTNC)可更清晰地显示泪道组织结构细节。目的 探讨CT-DCG-TPR-BTNC技术在面中部骨折致外伤性慢性泪囊炎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22例外伤性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患者均经过CT-DCG-TPR-BTNC检查,分析面中部骨折对泪道阻塞的影响,并在术中验证CT-DCG-TPR-BTNC检查结果的一致情况。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0例(45.5%),女性12例(54.5%)。年龄6~53(30.86±12.02)岁。22例患者均患有外伤性慢性泪囊炎。病史3~180(37.32±52.95)个月。所有患者经CT-DCG-TPR-BTNC检查发现均有...  相似文献   
2.
王朋  洪晶 《国际眼科杂志》2006,6(3):603-605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有效作用浓度和时间。方法:采用HE染色﹑AO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80和160mg/L维拉帕米作用12 ̄72h致凋亡作用。结果:80和160mg/L维拉帕米均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关系,160mg/L维拉帕米作用72h时,凋亡率最高达49.3%。结论:维拉帕米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HSOS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腹腔中重度积液;动脉期肝动脉增粗、扭曲,门静脉期及实质期肝实质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肝静脉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与CT的图像融合对于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28例颅内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57岁。MRI和CT图像采用自动法进行融合,在CT和融合图像上分别勾画靶区,并比较靶区的区别。结果运用融合图像勾画靶区比单纯CT上勾画更为清晰和准确。三维空间总的融合误差仅为(0.55±0.14)mm,融合精度较高,CT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28.55±7.23)cm^3,融合图像上的靶区体积是(35.83±5.38)cm^3。结论 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中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并且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9.
针感是临床起效的关键,包含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医者手下的感觉,如酸麻胀重、沉紧涩等感觉。古籍多从“动”来描述得气感,针刺过程中产生的肌肉跳动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针下运动反应。肌肉跳动针感的产生是对经气的完全调动,患者能感知较强的酸胀感,医者手下明显有沉紧感,是一种可感知、可视化的客观得气状态。肌肉跳动针感具有明显的手法特点和作用,其手法似合谷刺,能增强针感,扩大刺激面,有效激发调动卫气,达到以动治静的目的。同时,其进针部位、局部反应与西医的软组织张力、激痛点理论相似,或可解释其作用机理。临床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肌肉跳动针感的获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basal ganglia,BG)/半卵圆中心(central semioval,CSO)-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扩大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急性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4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节(BG)梗死262例,半卵圆中心(CSO)梗死214例,根据影像学手段评估BG/CSO-VRS扩大严重程度; 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BG/CSO-VRS扩大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基底节和半卵圆中心梗死V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BG-VRS轻度扩大和重度扩大患者性别、高血压病比例、收缩压及BMI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CSO-VRS轻度和重度扩大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及BMI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和BMI均是BG-VRS扩大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BMI也是CSO-VRS扩大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病和BMI与急性单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VRS扩大密切相关,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和BMI降低是导致BG-VRS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降低也是CSO-VRS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