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9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异丙酚治疗组.运用液氮冷冻器局部冷冻大鼠左侧顶部脑组织60s制作冷冻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结果脑冷冻伤生理盐水治疗组在伤后2、6、24h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伤后6 h及24h,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经异丙酚治疗的大鼠脑组织EB含量较生理盐水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1);伤后各个时间点异丙酚治疗组脑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P<0.01,P<0.01).结论异丙酚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观察抑肽酶对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中连续心排量(C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PVR)等参数的影响,探讨抑肽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保护作用。方法64例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A组n=32)和对照组(C组n=32)。分别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手术结束时(再灌注后2h)的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抑肽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抑肽酶组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②抑肽酶能明显减轻术中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波动范围,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预防性使用抑肽酶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爱德华多参数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264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进行术中右心功能监测,旨在观察围手术期右心功能变化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并指导围手术期容量治疗.方法 采用改良的Swan-Ganz导管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连续测定能够反映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3个方面的多个指标,包括连续心输出量(CCO)、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EDV)、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心脏每搏输出量(SV)、右心室射血分数(REF)和有创平均动脉血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动脉楔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别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新肝期60 min、新肝期120 min和手术结束时上述指标值的变化.结果 与无肝前期比较,无肝期CVP、MPAP、PAWP、REDV、CCO、SV和REF明显降低(P<0.01),SVR和PVR明显升高(P<0.05);与无肝期比较,新肝期各时段CVP、MPAP、和REDV明显升高(P<0.01),PAWP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30 min,SVR开始下降且各时段明显低于无肝期(P<0.05),CCO、SV、PVR和REF值开始回升,且明显高于无肝期(P<0.05).结论 改良的Swan-Ganz导管能够随时监测肝移植患者术中右心功能变化,对术中及时观察调整患者心功能状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指导肝移植患者术中容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成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原位肝移植的重度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乌司他丁1、2、3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术始分别给予U1、U2、U3组乌司他丁1×104、2×104、4×104U/kg持续泵入;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0)、无肝前期60 min(T1)、无肝期20 min(T2)、新肝期20 min(T3)、关腹前30 min(T4)静脉采血,常规实验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并记录整个术程出血量、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量。结果与C组相比,U1组的凝血指标、失血输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U2组的APTT、FIB、D-Dimer、ACT、PF等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趋势,虽然除T4的FIB外其余指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显著地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5);U3组作用更为明显,APTT、FIB、D-Dimer、ACT、PF等指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1)。结论乌司他丁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肝移植无肝期和新肝期的凝血状况,并减少术中失血输血量,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纤溶亢进和保护血小板功能,并可能参与维持促凝抑凝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中应用CLCVP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终末期肝病接受肝移植的受者46例,将受者分为CLCVP组(CL组,23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CVP)组(C组,23例),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下腔和门脉阻断前即刻(T2)、无肝期30 min时(T3)、新肝期30 min时(T4)、新肝期2h时(T5)、新肝期24 h时(T6),采集受者桡动脉和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血氧含量(QjvO2)、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血流/脑氧代谢比值(CBF/CMRO2)等指标.同时检测两组受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并记录手术耗时、无肝期时间、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输液总量、出血量及尿量等指标.结果 T1、T2、T3、T4、T5及T6各时点,两组间CaO2、CjvO2、Ca-jvO、SjvO2、CERO、CBF/CMR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T4、T5时CaO2、CjvO2、Ca-jvO2、CERO2均较T1和T2时显著降低(P<0.05),而SjvO2较T1和T2时显著增高(P<0.05),T6时两组间和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手术耗时和无肝期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CL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输液总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CL组术中尿量较C组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和组内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中应用CLCVP技术对脑氧代谢无不良影响,同时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加术中尿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目前建立大鼠颅骨外冷冻伤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的方法,以获得更加理想的脑冷冻伤模型。方法运用自制的小口径液氮冷冻器作用于大鼠左侧项颅骨60s,建立脑冷冻伤模型,通过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冷冻伤脑组织的伊文思蓝蓝染范围及病理改变,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脑水肿明显,伊文思蓝蓝染的程度稳定,动物死亡率低。结论按此方法建立的脑冷冻伤模型,方法简单,可比性强,重复性高,是研究脑水肿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40例需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后(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5和10 min(T4、T5、T6)时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对照组T3、T4时HR、SBP和DBP均比T0时显著升高(P0.05,P0.01)。试药组T3~T5时HR、SBP和DBP分别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试药组T3、T4时HR、SBP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P0.01)。试药组在T5时HR和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P0.05)。诱导时试药组丙泊酚用量(113±22)mg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5)mg(P0.01)。试药组T1时BIS值(73±4)显著低于C组(97±2)(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能显著抑制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RP组)及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结果 MA组与RP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6 h MA组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RP组(P<0.05);术后1、6、24 hMA和RP组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三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嗜睡在MA组和RP组均显著少于P组(P<0.05);PCA药量消耗MA与RP组均显著低于P组(P<0.05),而MA组的消耗量又明显低于RP组(P<0.05)。结论 MA组、RP组与P组相比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开胸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肌松药麻醉技术对儿童重症肌无力(MG)患者经胸骨胸腺切除围术期及拔管时间的影响,并与肌松药麻醉技术比较。方法将26例儿童MG患者随机分为肌松药组(M组)和无肌松药组(N组)各13例。所有患者以咪唑安定、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诱导,气道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异丙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M组中麻醉诱导和维持使用少量卡肌宁,N组不使用肌松药。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变化、清醒及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插管;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插管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室拔管,无患者因术后呼吸抑制再次插管;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拔管时间显著少于M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肌松药麻醉技术对儿童MG胸腺切除术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可以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有利于患者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