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1篇
内科学   2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0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7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9年12月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蔓延。目前数据显示,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峻,病死率相对较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于COVID-19的防治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兼顾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本文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拟从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三个方面,探讨COVID-19爆发形势下合并基础病患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3.
守护思想     
思想是人类最闪光的东西,思想的创造者是人类的智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时间,探讨脑梗死患者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分析64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死亡时间,利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死亡高峰时刻和1天24小时内95%的死亡时间集中时段。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高峰时刻为05:59:31,1天24小时内95%的死亡时间发生在01:04:23-10:54:39.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时间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分布的特点,清晨通常为死亡的高峰时段,与机体血栓性病理状态恶化或血压的昼夜波动有关,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夜间和凌晨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必要时改变投药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阐明脂蛋白(a)水平增高是否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其与不同部位梗塞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87例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含量,与对照组112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血清中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p(a)增高的发生率在脑梗塞组(33.3%)、深穿支动脉闭塞(PAO)亚组(32.3%)及皮层支动脉闭塞(CAO)亚组(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血清Lp(a)水平增高的相对危险度比数比(OR)为8.83。此外,9例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血清Lp(a)水平较78例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血清Lp(a)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结果表明,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梗塞及PAO和CAO亚组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或糖尿病史可能是影响血清Lp(a)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困难是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恢复。了解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对于早期识别、采取吞咽策略及康复方法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吞咽正常生理过程及其中枢及周围神经支配、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机制和神经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7.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07(TISC 2007)结束了,这个5000余名脑血管病相关医务工作者参加的大会,带给了我很多复杂深刻的感受和难以释怀的情愫。  相似文献   
8.
正本清源,回归血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清源是时下中国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原因说不清楚。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很多词语和概念在使用过程中被误用和扭曲了,以至于找不到原本的真意。社会如此,政治如此,学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高灌注综合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Sandt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的临床概念是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 arterectomy,CEA)后的一个少见、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CEA后几小时至3周内,发生率为0.3%~2.0%。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颅内出血等。高灌注状态(hyperperfusion state)是由于颈动脉高度狭窄被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成倍增加超出脑组织的代谢需要所致,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的呼声日益高涨,制定相关的临床指南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实践的基本内容,各国和地区相继制定了各个版本的指南,在10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有40多个版本的脑血管病指南相继问世,这些指南在人类征服脑血管病的历史上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了第一个指南——卒中-1989。数年之后,美国心脏学会(AHA)卒中专家委员会于1994年推出了美国的第一本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