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穴注黄芪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HBsAg阳性携带者。1.2 病例选择:参照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凡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本组病例均为体检查出,观察半年以上复查确诊者。1.3 性别与年龄:穴注黄芪组72例中,男性59例,女性13例;年龄8~54岁,平均年龄34.2岁。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方剂的药物对立配伍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严谨,用之得当,奏效甚奇,其运用药性、功用对立药物相伍为用,尤具特色,治疗虚实寒热错杂的疑难病证,有重要意义。兹就此试作浅探。一、敛散相配敛散相配,即以收敛的药物与发散的药物相配合,使之一方面收敛正气,一方面解散邪气,同时并进,收敛正气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助于祛邪;解散邪气则邪气散走,有利于正气恢复。用以治疗正虚邪恋的复杂病情。  相似文献   
3.
快速针刺法是一种不留针的针刺方法。即在短暂的时间内,施以一定的刺激强度,有了针感后随即起针,缩短刺激时间,控制针刺量,从而达到有效地调节机体的目的。若用之得当,效若桴鼓。 一.快速针刺的适宜对象 1.热邪炽盛 邪热郁于肌表,宜浅刺快刺。《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浅刺可助解肌散表;快速出针不阻塞针孔以利于祛邪。《灵枢·邪  相似文献   
4.
扶正祛邪促进慢性乙肝抗原携带者阴转刍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慢性乙肝抗原携带者我国较为常见。Hoofnagle 认为它和慢性乙型肝炎实际上是病毒性肝炎的两个不同时期,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抑制其病毒复制,中止其感染,促进抗原阴转是国内外医家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试从扶正祛邪促进其阴转予以探讨。一、正虚邪恋是长期带毒的关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脏病变,是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免疫学说从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和感染病毒量的大小这一正邪观点认识该病。慢性携带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体内 T、B 细胞应答能力不足,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激起免疫反应以消除病毒,导致病毒长期携带。机体的免疫功能依靠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减少或抑制过高的免疫反应,激发和增强过低的免疫反应。中医肾的概念和丘脑下部——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相关。肾阳虚者,丘脑下部——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乃机体正气不足,肾气属正气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免疫活性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肾生骨髓,”肾精是正气的物质基础。这表明,肾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脾脏亦然,消化功能失调发展到内分泌失调,而致免疫功能失调,是通过大脑皮层——下视丘——  相似文献   
5.
通过针灸治疗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70例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针灸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其远近期疗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近远期有效率的百分率的置信限,在把握度为95%和99%时,针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针灸组一般在50%以上,而对照组均低于50%,说明针灸组治疗ASC的疗效是可靠的,远期疗效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而“胃升则康”鲜为人知。胃居中焦,乃升降出入之枢纽。其具有升和降的双向性。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胃之升有重要的意义,不可不知。一、胃之经络有升有降从经络循行看,胃足阳明之脉从头走足,  相似文献   
7.
著名针灸学家邱茂良教授,医术精湛,现为世界针灸联合会顾问、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江苏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本文浅探了邱老的学术思想,其要点为:1.宗法中西结合;2.重视中医理论,3.针灸方法多样;4.治学态度严谨。  相似文献   
8.
王昕耀  彭明华 《中国针灸》1999,19(4):223-225
穴注黄芪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72例,并设两个对照组,即肌注黄芪组20例和穴注生理盐水组19例。结果,穴注黄芪组的HBsAg的阴转率为2769%~3750%,HBeAg的阴转率为7000%~8421%,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P<001或P<005,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6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随访观察,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通过对治疗组的乙肝病毒血清学各项指标的近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内经》称针刺放血为“刺血络”、“取动脉”,其刺法有“赞刺”、“豹文刺”、“络刺”等。即运用一定手法,在患者身上选用相应的穴位或络脉刺出少量血液。其记载散见于许多篇章里。该法功用较多,适应证颇广,兹分述于下: 1.祛瘀止血 血液瘀蓄,乃出血病因之一。由瘀血阻滞所致鼻衄,久治不愈,可“通因通用”,针刺委中出血,以活血化瘀而止血。如《灵枢·杂病》:“衄而  相似文献   
10.
四关本义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关”一词始干《灵枢·九针十二原》,其云:“十二原出于四关”。意为十二原穴出于四关以下。古今一些医家将该篇中的四关定论为四肢肘、膝关节。仅把“关”理解为关节。究竟此论合乎经文原意与否?试从“关”意结合经文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