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80例,就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细致的分析,这80例患者通过CT扫描影像检查均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研究结果:患者的颅脑CT影像主要表现为脑室出现扩张,脑膜发生病变,脑水肿、脑梗塞、脑结核瘤等.研究结论:通过CT扫描能够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出现的结核病的类型,发病的时间长短,发生病变的具体部位,发病范围等,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期的护理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前瞻性研究胎龄小于29周早产儿大脑静脉窦血栓(CSVT)的发病率。方法本研究经当地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和患儿父母书面同意。前瞻性对新生儿重症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疑似少量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CT值差值(ΔCT值)变化对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CT、MRI图像。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CT疑似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A组MRI证实为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2例;B组MRI证实单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8例。分别测量上述2组缺血性梗死疑似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平均CT值,并计算出其ΔCT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2组疑似少量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 A组疑似少量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CT值及其ΔCT值分别为21/.0~63.0 Hu、11.0~24.0 Hu和8.0~45.0 Hu;B组疑似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CT值及其ΔCT值分别为20.0~28.0 Hu、9.0~23.0 Hu和5.0~14.0 Hu。2组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区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ΔCT值为12.5 Hu是最佳诊断界点。结论当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12.5 Hu时,提示缺血性脑梗死区有少量渗血可能性大;当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12.5 Hu时,提示缺血性梗死区内少量渗血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探讨肺癌病人PET/MRI扫描的不同衰减值组织界面在检出淋巴结(LN)转移能力及准确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方面的能力。方法对11例疑诊或已知肺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对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3例大面积脑梗死(以Adamas标准,梗死面积直径>3 cm,并累及两个以上脑血管主干供血区)患者分别于<7天,2周,3个月进行SWI检查,得出各阶段临床NIHSS评分。分析SWI图像特点。观察脑梗死后出血、血管内血栓和梗死周围侧支血管的显示及显示程度,并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后出血34例,占79%。其出血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呈负相关(P<0.01)。脑梗死血栓显示30例,占70%,血栓在责任血管的位置和长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相关(P均<0.01)。31例存在脑梗死侧支血管,占72%。侧支血管的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呈正相关(P<0.01)。结论 SWI能够显示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病变区域的血管内血栓和病变周围的侧支血管,量化分析脑梗死后出血、血栓和周围的侧支血管,对临床预后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slice CT angiography,64-SCTA)、MR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及管壁斑块性质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缺血并同期行64-SCTA、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50例患者图像。比较64-SCTA、MRA、DSA3种检测法对评价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的能力;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64-SCTA及MRA对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测量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管壁斑块的密度,比较64-SCTA、MRA及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管壁斑块及评估斑块性质的能力。结果64-SCTA、MRA、DSA3种检测法对评价椎一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狭窄程度方面,64-SCTA、MRA对V。和V,段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MRA对V2和V3段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低;64-SCTA、MRA及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斑块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SCTA、MRA对椎-基底动脉V4和V5段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64-SCTA发现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斑块和评估斑块性质能力优于DSA和MRA,64-SCTA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评价乳腺7 T MRI T1抑脂序列的影像质量,并与3 T比较。方法17例病人,采用7 T双接收线圈绝热抑脂(FS)3D梯度回波序列成像。5分级法评价影像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失眠会影响患者精神、体力及疾病的恢复。长期应用镇静药物会导致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成瘾、耐药性等不良后果。为探讨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9—01—2010—01对围手术前期患者采取“三联治疗”促进失眠患者睡眠,改善睡眠质量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