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因芯片筛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 抽提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细胞株、SW480细胞株、LoVo细胞株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18816种人类基因及LST片段PCR产物用Bioroboties公司的BG600点样仪点样于纤维膜上,制成基因芯片。将3个样品的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探针并^33 P标记,同芯片杂交。严格洗片后Fuji film公司FLA 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信号图象,ArrayGauge 1.0软件分析比较3种细胞株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和结论 在18816种人类基因中存在着一系列LST同普通大肠癌细胞株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本研究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97个,其中共上调58个,共下调39个。表明其可能存在不同的肿瘤发生机制.故进一步研究其相关基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其发生机制及与大肠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足细胞的足突裂孔隔膜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结构 ,其特异的结构及功能蛋白分子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的基础 ,已获得的裂孔隔膜相关蛋白的信息资料增进了对足细胞及其足突裂孔隔膜生物学作用的认识 ,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为肾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α-actinin-4是新近发现的肌动蛋白交联蛋白,它是连接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裂孔膜蛋白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蛋白.α-actinin-4的基因突变引起足细胞足突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结构异常可能是肾小球足细胞足突消失的重要致病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α-actinin-4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96例胃窦部癌的2,230个淋巴结进行转移规律的分析研究后认为:淋巴转移规律与癌肿的大小、侵及深度、生长方式、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淋巴清扫术或根治术术式有临床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Ⅰ期癌应采用R_2式、Ⅱ、Ⅱ期癌应采用R_3式手术,Ⅳ期癌中除个别仍可采用R_3式外,较广泛的T_4b及M_1者应采用较简单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反复间断血便17年入院。患者出生后10个月即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每1~1.5个月发作1次,量均较大,暗红色;2岁后便血自止,未能明确病因。2岁至16岁间无此现象发生。1997-04-26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脐周隐痛,1h后解暗红色血便,量大伴晕厥,核素显像(99mTc-RBC)示:脐周及左腹部消化道出血,小肠镜进入空肠90cm后示空肠小息肉(位于Treitz韧带下35cm)。结肠镜在距回盲部12cm处示小肠腔内一1cm×4cm溃疡,周围有陈旧性出血,诊断为“空肠息肉,结肠溃疡,小肠血管畸形?”,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1999-05-17患者再次感到脐周隐痛…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施的难点,探究一整套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的方法.方法:选择普通外科ICU内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65例,APACHEⅡ评分均≥8分.在发病后2周内,病人肠道功能存在或恢复时,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65例病人在ICU内共行肠内营养1 141 d,65例病人均在发病后1周内开始输注肠内营养,54例病人在1周内达到肠内营养全量;11例病人1周后仍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等而不得不减量或暂停,好转后重新开始,2周内也达到全量.1 141 d的肠内营养中,共发生堵管18次,管道移位3次,管道脱出2次,腹泻43 d,腹痛、腹胀21次,呕吐2次,便秘11 d,气管切开病人无一例出现误吸,代谢观察中发现高血糖17次,均被及时处理.65例肠内营养的病人中,除1例自动出院外,均按期完成肠内营养计划.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期实施肠内营养,需通过反复尝试,对症处理.预防和处理胃肠功能紊乱、误吸、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时护理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以外科医师为先驱开始应用,所以又称为外科营养,包括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营养支持的理论和技术已有很大的发展,成为外科病人救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早期以应激所致营养不良为主,后期以应激加饥饿所致的营养不良为特点。由于外伤、手术和感染等应激,病人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胃肠道常是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应用PCD治疗34例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PCD治疗效果将34例SAP病人分为PCD治疗成功组和PCD治疗变更组,比较两组病人全身状况、局部病变以及PCD治疗过程的差异。 结果 19例经PCD治疗成功,成功率55.9%。两组病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CT密度平均值、CT分布范围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CT密度平均值和CT分布范围值均为PCD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影响因素,其值越大,失败的风险性越高,不适合行PCD治疗。反之则建议首选PCD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障碍都会导致多种营养素代谢紊乱,进而引发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影响肝功能的恢复。临床上胃肠手术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尤合并肝功能障碍的胃肠手术患者其营养代谢明显异常。改善合并肝功能障碍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合并肝功能障碍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作一阐述,为其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