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本法肇始于张仲景。张氏创制当归芍药散,功效活血利湿行水,主治妇人腹痛证。后世医家将本法广施于临床各科;如《张氏医通》指出:本法为治瘀别辟一途,凡肢体不知痛痒、麻木,乃湿痰死血顽痹于经络,当治以本法;《证治准绳》用治臌症;《青州医谈》用治腹中包块;《辨证录》用治尿闭;《傅青主女科》用治带下。国外,如日本《类聚方》  相似文献   
3.
东汉·张仲景宗《内经》“寒者热之”、“逸者行之”,创温经汤(温阳化瘀)、通脉四逆汤(温经通脉),此即本法之肇端。关于本法之阐发:如明·张景岳指出“血有寒滞不化”与“火不归原”有  相似文献   
4.
瘀血之记载,肇始于《内经》,如“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实宜决之”。仲景承于经旨,根据瘀血之寒热虚实、兼气兼水及轻重缓急,对其病机证治深入阐发,并创制出具体的治瘀法、方,对后世影响颇大。笔者仅就《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有关条文,整理归纳出“治瘀十法”,以供初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以自制黄鱼鳔胶丸治疗儿童遗尿症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药物及制法:取黄鱼鳔500克(白净者为佳)切碎,以牡蛎粉入锅中炒热,再将鱼鳔碎块加入拌炒,至发热膨胀为圆珠样,筛去牡蛎粉,取出胶珠,晾干。后将鱼鳔胶珠研为细末,于炼蜜中,候蜜将冷时为丸(切不可热捣,否则将胶粘难于为丸),  相似文献   
6.
早在《内经》中,已有“脉泣则血虚”的血虚瘀血证的记载,至东汉张仲景,创制大黄(?)虫丸,用以治疗“五劳虚极”“内有干血”证,成为后世补益阴血、活血化瘀治则的先河,尔后应用日广。兹就近年来本治法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一、造血系统疾病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是本病重要发病机理。据中医理论,肾主骨,骨生髓,治疗多从补肾益阴入手。本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故多呈现程度不同的瘀血现象,治疗时多辅以活血化瘀之品。金谷城以补益阴精、兼活血化瘀治则,以鱼鳔  相似文献   
7.
8.
<正> 自拙作“脑震荡和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医治疗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于贵刊80年第9期中刊载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函,询问有关本病某些治法的具体运用和注意事项。今仅就笔者对本病的临床点滴体会,撮要撰成此文,聊为“初探”之补遗,且兼作回函拜复于同道及读者。欠妥之处,祈教正之。  相似文献   
9.
“缪刺”与“巨刺”为祖国医学古代针灸中的两种刺法,最早见于《素问》、《灵枢》,嗣后《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书均有记载。但近代针灸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专论较罕见。尤其是上述两种刺法,易为初学者所混淆,故有研讨之必要。笔者不揣谫陋,试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