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术前流程的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5例行肠道手术的患者,其中35例手术开始前采用了经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讨论后确立的协作优化措施(优化组),90例手术开始前采用常规流程(常规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监控录像回放资料。结果:无论区分或不区分手术体位,优化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开始之间的准备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减少(均P0.05)。仰卧位手术中,采用优化措施患者的麻醉诱导开始至导尿开始、导尿结束至消毒开始、铺单结束至手术开始所用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措施患者(均P0.05);截石位手术中,采用优化措施患者的麻醉诱导开始至摆放体位、摆放体位结束至消毒开始、铺单结束至手术开始所用时间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措施患者(均P0.05)。结论:所建立的多学科团队协作优化措施可明显缩短各操作之间的衔接时间及患者麻醉时间,从而提高手术室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对实验感染小鼠的紧急预防保护效果.方法 给30只小鼠腹腔注射0.2 ml/只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注射后1~19 d内每天采3只小鼠血清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测定免疫血清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给10只小鼠腹腔注射1.5 ml/只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检测免疫血清对小鼠的安全性;将70只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以及免疫血清高剂量早期组、高剂量中期组、高剂量晚期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在攻毒前8 d,4 d和1 d时腹腔注射血清0.2 ml/只、0.1 ml/只、0.05 ml/只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然后给小鼠滴鼻感染10个半数致死量(LD50)病毒,攻毒后连续观察14 d,计算小鼠存活率和平均存活天数,比较各实验组小鼠肺指数及肺脏病毒感染滴度.结果注射0.2 ml免疫血清小鼠HI抗体效价在1~15 d时为26,在17 d以后开始下降;1.5 ml免疫血清注射小鼠全部存活,没有发病;在攻毒前8 d、4 d和1 d时给小鼠腹腔注射0.2 ml免疫血清,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0%、100%和100%,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13.1 d、14.0 d和14.0 d,在攻毒前1 d给小鼠腹腔注射0.1 ml和0.05 ml免疫血清,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00%和50%,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14.0 d和11.7 d,各实验组小鼠肺指数(O.0096±0.0033~0.0145±0.0060)均小于病毒对照组(0.0199±0.0025),除低剂量组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22~0.0470,<0.05),各实验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TCID50)较病毒对照组平均低2个滴度.结论禽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对实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紧急预防保护效果,可作为人禽流感紧急预防制剂加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狂犬病病毒(RV)及犬瘟热病毒(CDV)共同感染Vero细胞及混合感染对产毒量的影响,比较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方法将单独培养的RV、CDV及RV-CDV混合培养物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同步接种Vero细胞,37℃5%CO2培养5d,分别以直接免疫荧光(DFA)、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的半数细胞感染量,并对各病毒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RV和CDV可同时感染Vero细胞,并在其中增殖。CDV单独感染Vero细胞的TCID50为10-5.8/0.05ml,RV和CDV混合感染Vero细胞的TCID50为10-5.5/0.05ml。DFA、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阳性的RV-CDV感染最大稀释度分别为10-6、10-5和10-6。结论混合培养对RV和CDV的感染滴度及产毒量影响很小。免疫荧光灶检测与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的敏感性相当。犬瘟热-狂犬病毒联合疫苗的病毒滴度检测可不经中和其中的一个病毒直接将联合疫苗接种Vero细胞,然后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扶正除疫颗粒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1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每组28只。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次0.4 ml/只;达菲对照组以达菲水溶液0.025 g/(kg·d)灌胃,扶正除疫组以扶正除疫颗粒水溶液12 g/(kg·d)灌胃,均每日1次,共连续灌胃7天。给药第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6-E2滴鼻造模,攻毒剂量为5LD50,50μl/只,造模后1h各组继续给药。从攻毒后感染之日起,每组取10只,连续观察14天,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各组余18只于攻毒后3天、6天、9天计算肺指数,检测病毒滴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毒模型组10只小鼠全部死亡;达菲对照组和扶正除疫组死亡率均为0。攻毒后第9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攻毒后第3天、6天,达菲对照组、扶正除疫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肺组织病毒滴定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达菲对照组与扶正除疫组小鼠肺脏病理变化较为轻微,炎症反应程度明显弱于病毒模型组。结论 扶正除疫颗粒对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具有死亡保护作用,对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作者科研工作实际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犬、猫、猴等实验动物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猫瘟热、布病、钩体病及弓形虫病等重要疫病及其防控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狂犬病毒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标记鼠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包被于结合释放垫处,分别利用纯化的兔抗狂犬病毒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包被检测线及质控线,组装胶体金检测试纸。结果制备的狂犬病毒胶体金试纸对15个接种狂犬病毒乳鼠脑组织的检测均为阳性,与FAT结果一致;对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及犬冠状病毒细胞培养液及9个狂犬病毒阴性乳鼠脑处理液的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用制备的狂犬病毒胶体金试纸检测狂犬病毒快速、简便、特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各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含量,了解病毒复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为H5N1禽流感病毒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脏器组织中病毒核酸进行定量检测,观察H5N1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组织中的复制情况。结果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可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第3d的肺脏、脑、脾脏、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检测到不同含量的病毒核酸;而在感染后4d的肺脏、脑和脾脏等组织中的病毒核酸含量开始下降;在感染后第6d,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在肺脏和脑组织中大量存在外,其余组织中均有少量病毒核酸。结论H5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脏和脑组织中病毒核酸含量较高,说明病毒主要在小鼠的肺脏和脑组织中复制。由于荧光定量RT-PCR法可对感染小鼠不同脏器组织中的病毒核酸进行准确定量,可为H5N1禽流感病毒所致疾病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CPV-SY1株犬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物通过不同途径感染宠物犬,评估最佳的感染方式。方法通过口服、滴鼻点眼、肌肉注射、皮下注射4种方式感染犬,观察或检测攻毒后动物的临床症状、血液白细胞数、排毒情况及病理变化。结果犬感染CPV后,口服组表现出典型犬细小病毒病症状,第2 d出现高热,并检测到排毒,第5 d白细胞数减少。口服组、滴鼻点眼组、肌肉注射组、皮下注射组发病率分别为100%、75%、50%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细小病毒感染动物以口服途径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并行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微生物学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寡核苷酸包括反义核酸和干扰RNA等,它们能够为多种疾病提供快速、特异性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然而这些分子能否有效地传递到特定的细胞和组织对于最终的临床应用非常关键。靶向性的传递能够提高寡核苷酸药物的特异性和使用效率,使药物分子能有效到达作用位点,进而发挥它们的治疗效果。一些基于不同平台的靶向性配体传递策略已经形成,并能够很好的发挥其生物学活性。本文针对当前该研究领域的进展提供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