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目前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皮部理论指导针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征集南京仙林地区符合慢性腰肌劳损条件的志愿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沿皮刺和皮内针法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试验组总有效率93.3%.2组之间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皮部理论指导针刺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治愈率比常规针灸高16.7%,效果更明显,且操作简单方便、疼痛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小儿推拿学的教学过程包含理论学习和临床技能的练习,小儿这一特殊诊疗群体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彼此间练习推拿手法时,难于切实感受真实小儿推拿学的临床诊疗细节。课题组以小儿推拿学教学大纲为脚本,应用微视频为展现手段,将小儿推拿学临床教学中的真实诊疗情况作为展现素材,探讨将其制作MOOC应用于小儿推拿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目前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推拿”一词的出处在不同版本的推拿学科教材中存在出入。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推拿学科的30本相关书籍进行梳理,结合古籍文献进行考证,得出“推拿”一词最早应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所著的《医门秘旨》(自序于公元1576年)。作为推拿手法和推拿疗法标准化进程中的基础——教材建设的标准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按揉承山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CCI)模型大鼠的机械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及坐骨神经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和按揉承山穴组(T组)。T组大鼠于CCI造模术后4 d开始在其右后肢承山穴进行推拿按揉法操作,1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4 d。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1 d、3 d、7 d、10 d、14 d、17 d的PWT,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实验动物取材,将大鼠坐骨神经行HE染色后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N组相比,M组大鼠的PWT在造模后1 d出现下降(P<0.05),3 d、7 d、10 d、14 d、17 d持续降低(P<0.01)并逐渐保持稳定,说明CCI模型大鼠在造模术后出现机械痛觉过敏。与造模前相比,T组大鼠的PWT在造模后1 d出现明显下降,在3 d达到最低(P<0.01),说明CCI模型大鼠造模成功。从第4天起行按揉承山穴干预,至1...  相似文献   
8.
不同灸量隔姜灸对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不同灸量(艾炷大,小7 ×9 mm,重50 mg,以3壮、6壮、9壮施灸于“神阙”穴,连续治疗3日)对局部效应与整体效应影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隔姜灸3壮、6壮、9壮3种灸量刺激对大鼠施灸局部神阙穴皮肤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与施灸温度、局部蛋白变性、血脂调节的相关性.结果 隔姜灸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施灸局部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隔姜灸各治疗组对神阙穴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存在隔姜灸9壮>6壮>3壮的趋势.结论 不同灸量隔姜灸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与血脂调节、穴位局部温度变化、穴位局部蛋白质变性具有较为一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血清及L5棘突右侧肌肉中P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LFS的棘突附着部件(SAU)与大鼠L4、L5和L6棘突相连接,再使用ELFS的外部连接部件将SAU连接起来;模型对照组仅植入SAU,不安装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干预,不植入任何部件;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对8只大鼠进行血清及肌肉样本采集,并对P物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椎骨错缝"模型大鼠实验组椎旁肌肉SP及血清SP含量呈增长趋势(P0.05);4、8周时间点和前两周相比有显著的增长。结论:"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现伴随着生物力学的改变神经生物学也发生着相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推拿按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6只,假手术组8只,CCI模型组及CCI+推拿组各16只。CCI模型组及CCI+推拿组通过坐骨神经结扎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CCI+推拿组在CCI造模后第4天开始在大鼠右侧腓肠肌进行推拿按揉法干预,压力5N、频率2Hz,1次/天,10min/次,持续14天。观察四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右后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L),造模后第18天脊髓背角NK1R含量及脊髓背角场电位的变化。结果CCI模型组及CCI+推拿组大鼠的PWL值在造模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空白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P<0.01,P<0.0001);CCI+推拿组PWL值于术后第7天起出现升高趋势,术后第10、14、17天与CCI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术后第18天,CCI模型组脊髓背角的NK1R含量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CCI+推拿组脊髓背角NK1R含量较CCI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对于脊髓背角场电位,CCI模型组在20~50min、70~75min、115~120min时间点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CCI+推拿组各时间点与CCI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推拿按揉法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的热痛阈值,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背角NK1R的表达,恢复脊髓背角场电位,从而起到镇痛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