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霉菌性食管炎762例相关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霉菌性食管炎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762例经内镜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过度应用是主要致病原因,年老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病率高。结论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霉菌侵袭因素与机体防御因素失去平衡的结果,任何导致全身免疫能力下降和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削弱的因素,都将增加本病发生机会;霉菌性食管炎的防治关键是规范使用抗生素、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28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186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和421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77.74%,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5.48%,P〈0.01)和正常对照组(22.09%,P〈0.01)。该蛋白芯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检测的灵敏度为77.74%,特异度为73.81%,准确率为75.06%,阳性预测值为58.05%,阴性预测值为87.67%;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5),但是联合检测对临床Ⅰ、Ⅱ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仍然偏低,为30.16%;癌胚抗原(CEA)、CA19-9、CA242、CA15-3、CA125、铁蛋白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其他标志物(P〈0.05)。结论C-12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价值优于诊断价值,但是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灵敏度不高。建议利用近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现有指标进行优化组合,推出一款专门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蛋白芯片,以提高其检测效果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119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984年4月至2008年10月检出的1195例残胃患者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进行分组,对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率高达98.08%,毕Ⅱ式术后残胃及吻合口炎(90.77%)、胆汁反流(71.59%)、残胃原发癌(4.55%)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毕Ⅰ式(51.15%、34.48%、1.72%),P〈0.01,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则是毕Ⅰ式(28.45%)明显高于毕Ⅱ式(16.73%),P〈0.01,其余残胃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及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毕Ⅱ式较毕Ⅰ式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近年来,残胃病变发病率有下降趋势;定期复查内镜及病理是防治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高频电凝切除结肠脂肪瘤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飞  王义秋  王庄梅 《山东医药》2009,49(34):70-70
结肠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非上皮性良性结肠肿瘤,以往对本病认识不足,常造成诊疗困难。2001年4月-2008年10月,我院诊治结肠脂肪瘤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断应用离体猪食管模型同步临床病例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学习曲线中的作用。方法 记录该科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行离体猪食管ESD及在此期间连续行食管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36例次离体猪食管ESD。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低(17.2、5.6和5.8 min/cm2,P <0.05);第1年(2017年)的肌层损伤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多(中位数为2.0、0.0和0.0次/例,P <0.05)。共实施了25例临床患者食管ESD,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较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低(39.3、16.6和12.7 min/cm2,P <0.05)。整块切除率为100.0%,R0切除率为96.0%,治愈性切除率为92.0%,只有早期1例较大病变发生了穿孔,总的穿孔率为4.0%,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论 内镜医生独立掌握食管ESD技术至少需要16例ESD (8例离体猪食管+8例...  相似文献   
6.
7.
采用OlympusCF-Q240型电子结肠镜、OlympusPSD-30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HX-5LR-1金属夹释放器、MD-850型金属夹、圈套器等,对62例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钳夹后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62例老年患者共切除息肉86枚,平均放置金属夹2.6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内镜下金属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完全可以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