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于1968年由Kantronitz首次用于临床,到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源性休克和围术期低心排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于1998-03~1999-10对11例冠心病病人实施IABP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5例,其中IABP组30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35例,单纯行急诊PCI治疗。结果IABP组患者在IABP支持下,3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2~8 h血流动力学稳定,均完成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没有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院内死亡率40%;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74.3%,其中6例在术中死亡。结论IABP可明显改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IABP可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血管再闭塞事件的发生,降低院内死亡率,明显改善了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与单用卡维地洛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3例AMI患者直接急诊PCI血管再通后,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治疗组(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52例和对照组(卡维地洛)51例,于早期(<24 h)、3、6 mo在3个时间点分别检测2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肽(PⅢNP)、脑利钠肽(BNP)、醛固酮(ALD)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连续随访并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3、6mo血清PⅢNP和BNP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ALD与基线比较明显下降,而治疗组有显著升高。形态学上,2组左心室形态均呈逐渐扩大,对照组与治疗组3、6 mo同期对应比较,左心室扩大程度更明显,mo 6最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同组和2组间对应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AMI直接急诊PCI后,应用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卡维地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阿托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评价其对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4—01/06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住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各34例。②常规治疗组给与强心、利尿、硝酸酯类扩血管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8时服,治疗30d。③所有受试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用配套电脑软件分析磁带数据,进行下列心率变异性参数分析:R—R间期的标准差、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5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④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组内比较:经30d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R—R间期的标准差、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5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96.80&;#177;27.50),(40.00&;#177;14.08),(102.00&;#177;22.45),(22.54&;#177;7.65)ms,(9.05&;#177;6.50)%;(110.60&;#177;23.40),(50.10&;#177;13.06),/110.80&;#177;19.08).(30.50~9.58)ms,(10.08~5.60)%;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97.80~29.50),(39.08~16.10),(104.50&;#177;25.01),(25.60&;#177;9.00)ms,(7.08&;#177;5.50)%:(128.34&;#177;29.60),(61.25&;#177;24.50),(120.90&;#177;21.50),(38.65&;#177;10.11)ms,(16.9&;#177;8.78)%,t=2.25-4.05.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差异不明显(P〉0.05)。经30d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2.02-3.8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对DM2合并CHD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DM2)合并冠心病(CHD)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46例DM2合并CHD患者(DM组),40例非糖尿病CHD患者(NDM组)及3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DM组患者给予罗格列酮(4mg/d)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结果:DM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NDM组及对照组(P〈0.05),DM组患者罗格列酮治疗1月后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DM2合并CHD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清sCD40L和血清sFas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危险分层为Ⅱ、Ⅲ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与sFas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危险分级Ⅱ、Ⅲ级UAP患者血清sCD40L与sFas水平明显高于危险分级Ⅰ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sFa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73,P〈0.01)。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CD40L和sFas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可能通过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途径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PI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和近期QOL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再通成功率和近期生活质量(QDL)。方法:对1997年9月~1998年3月收治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进行分析。结果:27例进行了PTCA,再通率为96.3%,平均残余狭窄为(153±89)%.近期QOL的评分为24.3±3.6无并发症和死亡。24例进行了静脉溶拴治疗,再通率79.1%,残余狭窄(564±183)%.近期QCL评分165±29,近期1例死亡,4例失败后行补救PTCA。结果:PTCA有血管再通率高.残余猛狭窄少.并发症少,近期QOL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 1 997~ 1 999年间共 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 ,其中 43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作为PTCA组 ,另41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未接受介入治疗而接受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从患者接受治疗前后LVEF值及运动耐量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CA治疗可明显改善LVEF值 ,且PTCA治疗组较保守治疗组的运动耐量亦有显著的提高。结论 :PTCA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和近期QOL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 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再通成功率和近期生活质量(QOL) 。方法:对1997 年9 月~1998 年3 月收治的51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7 例进行了PTCA, 再通率为96.3% , 平均残余狭窄为(15.3±8.9)% ,近期QOL的评分为24.3±3.6,无并发症和死亡。24 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79.1% ,残余狭窄(56.4±18.3)% , 近期QOL评分16.5±2.9, 近期1例死亡,4 例失败后行补救PTCA。结果:PTCA有血管再通率高,残余狭窄少,并发症少,近期QOL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