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我国,常见和难于治疗的胆管结石主要是胆色素类结石。斋藤达雄曾将此类结石患者的胆汁在体外保温后形成沉淀,与同一患者的结石用化学定量分析、纸上电泳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沉淀与胆石极其相似。因此认为这种沉淀可能是结石形成的第一步。以后,槙哲夫等用这种沉淀来研究由  相似文献   
2.
快速胆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色素类结石和胆固醇类结石在病因、治疗、预防等方面均有所不同,需加以区别。此外,非手术排石疗法从粪便中排出的结石,也须要加以鉴定,而过去所应用的化学定量分析方法不适用于一般的临床工作。我们根据临床血、尿、胆红索、胆固醇、钙离子等分析方法的原理,开展了快速胆石分析法,其中对胆红素及胆固醇的分析方法较好。我们用本方法对经过定量分析测定成分的胆石标本47份进行多次鉴定,其结果为:胆红素及胆固醇成份的检出率为100%,分类正确率为97.9%,只有一份标本的结果与原分类不符合,经检查,可能与标本取材部位不同有关。现将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分型与胆石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胆石的红外吸收光谱可将468例胆石分为六型:胆色素型249例,胆固醇型165例,胆色素-胆固醇混合型25例,以上三型共占93.8%。还有碳酸盐型20例,磷酸盐型7例,脂肪酸盐型2例。通过化学定性定量、原子发射光谱、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定性定量分型法与红外光谱分型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胆汁中六种游离型胆汁酸的薄层光密度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临床肝胆疾病研究,近年对胆汁酸的分离测定法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导。其中GC法、HPLC法皆需先将胆汁酸衍生化,以便汽化和检测,Kottke和洪南康等人采用薄层层析,洗脱后比色,操作时间长,易造成误差。Semenuk等人虽采用薄层直接光密度法,但不能将CDCA与DCA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5.
对207例胆石症患者经耳穴刺激后的排石标本用胆石快速定性、化学定量测定、红外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来自胆道的结石仅占5.8%,其余94.2%的排石标本不含胆固醇和/或胆红素等胆石的基本成分,红外光谱不具胆固醇和/或胆红素的典型吸收峰,因此不象是来自胆道。对耳穴刺激疗法的高排石率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6.
一、胆色素类结石的成分和结构我们曾依次用乙醚、盐酸、氯仿、乙醇溶解胆石,取溶液作胆固醇、无机盐、胆色素的定量分析。结果说明我国常见的胆管结石为胆色素类结石;这类结石在乙醚-氯仿-乙醇中的不溶物占干重的一半以上。为认识不溶物,1963~1965年间,我们又将胆石切片经如上处理后行 PAS 染色。在胆红素被溶去的地方出现对 PAS 染色法呈阳性反应的物质,说明含有  相似文献   
7.
我国胆石病以原发性胆管结石多见,无论是用手术或中西医结合排石疗法均不易彻底清除干净。因此,我们想从探讨结石的成因入手,进而寻找有效的溶石和防石药物,从1963年开始对胆石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化学定量分析和组织化学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色素类结石在我国比胆固醇类结石常见,治疗也更困难。它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应用胆汁沉淀试验研究胆红素等胆石组分由胆汁中沉淀出来的过程表明,胆汁中胆酸盐含量的增高,对这一过程可能有抑制作用,而胆红素含量的增高则可能有利于沉淀过程的进行。槙哲夫等认为: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简写为β-G),能促使直接胆红素水解为间接胆红素进而形成结石。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二酸则对β-G活性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在体外向胆汁中加入胆盐、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二酸,以进一步探讨其对胆红素沉淀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关胆汁酸的分离和测定已有不少报告。国外报告的HPLC法,甘氨结合型胆汁酸需被做成p溴苯酯后在254 nm检测,前处理复杂。国内报告的HPLC法,其中牛磺二羟基异构体胆汁酸的分离欠佳,本文目的是建立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的HPLC测八种结合型胆汁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