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聊城市2006~2010年网络直报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980例,年均发病率为6.92/10万。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1.73/10万、3.57/10万、15.86/10万、11.63/10万、1.79/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东昌府区为9.00,阳谷县为7.68,莘县为6.23,茌平县为7.72,东阿县为7.97,冠县为5.05,临清市为7.29,高唐县为3.22。1 980例病人中,发病时间在3~7月的占61.72%,其他月份占38.28%;男性占69.70%,女性占30.30%;0~2岁占2.63%,3~4岁占12.17%,5~9岁占38.59%,10~14岁占23.23%,≥15岁占23.38%;学生占61.41%,散居儿童占16.72%,托幼儿童占11.11%,其他占10.76%。[结论]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聊城市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发病高危因素,为控制手足口病、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聊城市2009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及2009年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对50例重症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77.60/10万,重症641例,重症发生率4%,死亡3例,病死率为0.02%。全市8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县区之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9月为报告发病高峰。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15504例,占总病例数的96.8%,1岁组患儿重症发生率最高,占总重症数的47.27%。共检测65份样本,EV71阳性率为12.3%、CoxA165.9%;在基层接受治疗、多次转诊是重症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聊城市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对重症发生率高的地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救治能力的强化培训及严格落实禁止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发热皮疹患者的相关规定,实施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健康教育宣传、落实群防群控等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经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但这种“严防死守”的防治措施在短期内虽效果显著,但很难坚持,应建立一种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及临床救治的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聊城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聊城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和气象因素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009~2011年聊城市手足口病月发病率与当月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51、0.52、0.47、0.50,P<0.01),与气压呈负相关(r=-0.57,P<0.05),与降水量、降水天数、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2、0.20、0.10、-0.07,P>0.05)。[结论]聊城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温、日照时间和气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4-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下一步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汇总分析聊城市2004—2011年乙肝发病资料,用动态数列分析其发病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速度,并描述乙肝的流行特征.结果2004-2011年聊城市共报告乙肝发病19189例,年均发病率42.06/10万,男性发病率(51.15/10万)高于女性(31.81/10万);总体发病呈波动上升趋势,高峰聚集在20~24岁年龄段,但10~25岁年龄组呈显著下降趋势,40-65岁年龄组发病则逐年上升;农民、学生、工人占总发病人数的83.8%,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构成顺位上升明显.结论男性青壮年、农民、学生、工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乙肝发病重点人群,应在提高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