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微信小程序对母亲泌乳及早产儿初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NICU自使用微信小程序后,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符合胎龄<34周、体重<2000g条件的50例早产儿纳入观察组.通过追溯查阅母乳登记本资料,将2019年5月至2019年6月未使用微信小程序时收治的符合条件的52例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未应用微信小程序,在早产儿入院时给予家长健康宣教,鼓励母乳喂养,及时泌乳、送乳.观察组在早产儿入院时给予健康宣教,鼓励母乳喂养,并通过扫描微信小程序,宣教初乳喂养及泌初乳手法,及时上传记录泌乳、送乳时间及量,成功参与者可以观看宝宝的成长记录.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亲初次泌乳活动时间、每天送乳次数、5天不间断送乳比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早产儿母亲产后5天的泌乳量以及早产儿生长状况.结果 观察组母亲初次泌乳活动时间、每天送乳次数、5天不间断送乳比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亲产后第2~5天的泌乳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时的头围、身长、体重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微信小程序能够促进早产儿母亲初乳泌乳发动时间并促进泌乳量,提升早产儿家长母乳喂养的积极性,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产科出院后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入院前的随访情况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2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根据自产科出院后是否按时进行新生儿黄疸随访,分为随访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入院前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45例,其中随访依从性好组156例(28.6%),依从性差组389例(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胎龄、入院体重较出生体重下降比例≥10%、既往子女光疗、既往子女换血、母亲Rh(-)血型、母亲文化水平高、产科出院前医护人员采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提醒随访、出院后采用电话告知方式提醒随访均与随访依从性增加有关(P<0.05)。结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产科出院后随访依从性较差,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出院前对家长进行黄疸知识宣教,提高黄疸随访意识;建议通过电话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督促提醒家长按时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3种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确定3种突变体的致病性。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AH突变体对PAH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相应的PAH突变型质粒,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进行表达,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种PAH突变体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突变体的PA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显示,3种突变体均具备致病性。突变体p.R243Q和p.R241C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类似(P>0.05),而p.Y356X突变体质粒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3种突变体PAH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p.R241C和p.Y356X的细胞外PAH蛋白浓度较野生型降低(P<0.05),p.R243Q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243Q、p.R241C和p.Y356X降低真核细胞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 < 1 500 g且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1 184)、气管插管组(n=166)、全面心肺复苏(extens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116),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等差异。结果 气管插管组、ECPR组母亲剖宫产率及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气管插管组及ECPR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 < 0.05)。随着复苏强度的增强,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P < 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比例逐渐上升(P < 0.05)。与无气管插管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和ECPR组患儿的病死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升高(P < 0.05);气管插管组患儿Ⅲ~Ⅳ级颅内出血、≥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P < 0.05)。结论 对于出生体重 < 1 500 g早产儿,产房复苏强度高与较低的产前激素使用率、较小的胎龄及较低的出生体重有关;接受产房内气管插管、ECRP的患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上升。因此,加强围生期和产房复苏质量管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光氧液(LOF)对戊四氮(PTZ)诱导癫痫反复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模型糖水组(PTZ+GS组)、模型激光氧液组(PTZ+LOF组)、盐水糖水组(NS+GS组)、盐水激光氧液组(NS+LOF组)和空白组(Sham组)五个亚组,选择处理后当天(0 d)、3 d、7 d、10 d和14 d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海马组织Glu和GABA含量.结果 PTZ+LOF组大鼠经过激光氧液治疗后7~14 d惊厥发生率显著下降,在第14天时比治疗前下降50%,同PTZ+GS组比较在治疗7~14 d时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GS组和PTZ+LOF组发作后海马组织Glu的含量较NS+GS组、NS+LOF组和Sham组有显著增高(P<0.05),PTZ+LOF组各时间点Glu含量较PTZ+GS组下降(P<0.05),以3 d下降趋势明显;GABA含量在PTZ+GS组和PTZ+LOF组各时间点浓度也大于NS+GS组、NS+LOF组和Sham组(P<0.05),点燃大鼠经LOF治疗后海马中GABA含量较PTZ+GS组明显升高,其中在7 d、10 d、14 d三个时间点上较PTZ+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F能够降低大鼠癫痫发作后异常增加的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NB)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新生儿诱发HNB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HNB患儿纳入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择120例非HNB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布情况,且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HN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胎龄、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缺氧、溶血ABO、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水平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人工喂养、缺氧、双歧杆菌减少、溶血ABO、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增加是新生儿HNB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HNB的诱发危险因素多样,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溶血ABO、人工喂养、缺氧、双歧杆菌减少、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增加均会增加HNB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极早产儿2 339例,其中存活2 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 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后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海马突触素(P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及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和实验组(PTZ),用戊四氮建立点燃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38及 PSD95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区P38及PSD95免疫反应产物表达量较NS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NS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结构未见明显异常,PTZ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及突触结构均有改变.结论 戊四氮点燃所致癫(疒间)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