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起草“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草案溯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部以“国科发财字[2006]398号”文发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参与该文件起草的作者就相关情况进行初步溯源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1989年6月30日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召开并通过了“蚓激酶”临床前研究成果鉴定会。有北京市药检所、中国医科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北大和北医等单位有关专家参加,周廷冲教授和沈同教授主  相似文献   
3.
李华荣  王争鸣 《中国药师》2001,4(6):457-458
莫罗莫那-CD3(OKT3)为鼠IgG2的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与人T细胞的抗原(CD3)结合,而阻断T细胞的再生及其功能,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且对骨髓无影响[1]。经FDA批准用于治疗肾移植排斥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2],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还发现了该药在其它疾病方面的一些治疗作用。1 用于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5.
定位导向板在前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保证前牙种植修复的成功,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方向是一个重要因素,作者设计了一种定住导向板辅助种植体植入及修复的方法,能使植入的种植体较准确的达到术前预定的位置,从而保证牙冠修复达到最佳美观和功能状态。文章介绍了定位导向板的制作和应用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1988年初开始,结合临床。研制了一种框架式脊柱复位固定器,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经临床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 框架式脊柱复位器的构造 主要有椎弓根螺丝钉、连接器、固定板、调节棒及限位固定装置组成。与每根椎弓根螺钉同一轴线,并在其上端设有连接器,调节棒两端与连接器孔配合,并设有长度调节限位装置在脊柱的纵向有两根平行的调节棒,横向有两根平行的与连接器螺丝连接的固定板,以此组成框架结构(附图)。由于椎弓根螺钉旋入脊椎三柱,脊柱的纵向、横向都能作复位调节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小鼠弓形虫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抗原片和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制备阳性对照血清,确定了IFA和ELISA检测方法的最适工作条件。根据弓形虫B1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片断,建立PCR检测体系。结果 与IHA法相比较,ELISA、IFA的抗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IHA,抗体滴度分析,ELISA抗体滴度高于1FA法。对弓形虫感染鼠不同组织进行PCR检测,可检出特异性扩增条带。结论 建立的IFA和ELIS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判定明确等优点,是比较有效的监测方法。建立了弓形虫PCR检测体系,经对弓形虫DNA及病鼠各组织的初步检测,证明本PCR体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骨不连 2 5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骨不连患者 2 5例 ,观察采用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切口都达Ⅰ期愈合 ,术后 1周开始功能锻炼 ,对于植骨者患肢相对制动 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对于下肢骨折者功能锻炼从拄拐不负重开始。术后 1~ 2月有骨痂生长 6例 ,3~ 4月 15例 ,其余 5月后均有骨痂生长。 2 5例骨不连中 ,18例 1次治愈 ,其中 5例属延迟愈合 ;有 3例胫骨骨不连、2例肱骨骨不连术后出现骨不连 ,经过再次的同样手术后成功 ;1例胫骨骨不连术后感染 ,骨折不愈合 ,给予每日换药及使用抗生素后 ,在严格控制感染半年的基础上进行同样手术后成功。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骨不连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中药与生物制品研究室研究的“蚯蚓有效组分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于1993年9月28日在清华大学通过专家鉴定。利用该项技术,可成功地从人工养殖的蚯蚓中同时得到三个有药用价值的组分和一个治疗烧、烫伤的产物。试验证明:大分子组分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中等分子组分具有抗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的活性,性质稳定;小分子组分富含17种氨基酸及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四个部分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