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摘要)李善泉罗其中熊文浩郭尚志王勇徐纪文邱永明殷玉华李骁雄费智敏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45例、女68例;年龄17~72岁,平均49.9岁,其中40~65岁者89例,占78.7%。临床症状为突发头痛78例。继而一侧眼...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颅脑外伤患者不同类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及这种改变与预后的关系。Ⅰ~Ⅴ和Ⅲ~Ⅴ波间期与预后相关,波间期显著延长者预后不良,Ⅴ波消失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颅底肿瘤切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初步分析了经用钬激光切除颅底肿瘤的53例。结果在显微镜下清晰暴露肿瘤与周围结构,随意地运用光纤切割、汽化肿瘤组织。结论钬激光用于颅底肿瘤切除,特别在显微镜下较常规方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垂体腺瘤P16基因的改变,同时探索原位PCR技术的适宜条件和结果确认,以及用于基因缺失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原位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结界绝大部分间质细胞为P16蛋白免疫组化阴性,而一部分垂体肿瘤细胞呈P16阳性;针对P16基因的原位PCR信号则可见于垂体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即P16组化阴性的细胞同样表明有P16基因存在。结论原位PCR可以是P16基因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提示垂体腺癌的P16基因改变形式可能主要是表达过度而不是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电图同期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小泡样突起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04年间对15例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同期CTA检查。结果其中10例患者在心电图同期CTA图像上发现有搏动部位存在,提示动脉瘤上有小泡样突起,手术中也有同样发现。切除的15例动脉瘤标本组织学检查均发现肌层和内弹力层部分或完全缺失,而有小泡的10例动脉瘤中发现胶原层减少,这与小泡样突起的存在相吻合。结论心电图同期CTA可用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小泡样突起的诊断,其准确性可用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三叉、舌下、耳和前寰椎节段间动脉,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的4根连接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如果后交通动脉未发育,这些原始胚胎动脉就可能不闭塞,而保留到成年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主要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癫痫大鼠脑内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备颞叶癫痫大鼠,苯巴比妥钠(PB)诱导建立药物难治性癫痫(RE)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四组:单纯VNS(A)组、VNS+ PB(B)组、假VNS+PB(C)组、生理盐水(D)组.VNS组行刺激电极植入术,通过改进的VNS参数(频率30 Hz,波宽500μs,电流0.75 mA,刺激时间30 s,间歇5min,12 h/d)进行电刺激,观察各组大鼠VNS前后发作次数,检测各组P-gp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 (1)A、B组癫痫平均发作次数分别减少79.6%和85.9%,C、D组无明显改善;(2)B组P-gp过表达量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gp表达量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S疗法可以有效降低RE的发作次数,对由药物引起的P-gp的过表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恶性胶质瘤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胶质瘤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预后;但是恶性胶质瘤仍会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需要正确评价,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是Macdonald标准,随着假性进展和假性反应的发现,国外相应制定了新的RANO标准。本文就恶性胶质瘤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破裂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方法对61个破裂动脉瘤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动脉瘤的最大径,计算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分析其形态特征,观察有无小泡样凸起和分叶状改变。结果动脉瘤的最大径平均为8.54 mm;78.8%的动脉瘤最大径<10 mm。动脉瘤的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平均为2.15;65%的动脉瘤其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1.6。45.9%的动脉瘤有小泡样凸起或呈分叶状改变。结论最大径<10 mm的动脉瘤同样可能破裂;60%以上的破裂动脉瘤其瘤体长与瘤颈宽之比>1.6;小泡样凸起和分叶状改变在破裂动脉瘤中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