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C形臂检测下行经皮AF钉内固定、经椎弓根通道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7例,其中T12 3例,L1 4例。结果: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手术后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正常,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5%~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骨折获得良好愈合,椎体高度无继发性再丢失。结论:经皮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疗及药物治疗等传统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周期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应用切开减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19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切开减压,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早期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肌肉注射654-2,7~14天内作Ⅱ期缝合。[结果]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17例,1例遗留上肢Volkman氏缺血性肌挛缩畸形,1例因感染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截肢。[结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4.
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蝶形椎板切除,使椎管达到充分减压,患椎上、下双侧椎小关节突做部分切除,开放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解除神经根压迫,使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功能早期恢复。方法:从1998年1月~2002年6月,共收治6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瘫的病人,采用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钉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恢复椎体形态及神经通道。手术优点在于,即注重椎管内减压,又要重视神经根管的减压。固定牢固、复位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结果:经随访2~33个月,双下肢及大小便功能恢复满意,X线显示:椎体形态恢复,椎体间形成骨桥,无假关节形成,椎体高度无下降,脊椎生理曲度正常。结论:早期椎板蝶形减压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优于常规椎板减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微创手术入路,经皮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转子部骨折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5~78岁,平均48.6岁.按股骨转子间骨折改良的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4例.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8~70 min,平均45 min;手术切口 3.5~4.5 cm,平均3.9 cm;术中出血量50~90 mL,平均68.6mL;临床愈合时间55~92 d,平均68.9 d;住院时间14~19 d,平均15.6 d;自由负重时间为术后36~78 d,平均43.6 d.所有患者获得6~36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根据X线评价:16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按照董纪元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8%. 结论 经皮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简便快速、创伤少、固定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对转子部骨折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寰枢椎的解剖观测,为寰枢椎骨折经皮撬拨复位螺钉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5例经防腐处理头颈部标本上模拟寰枢椎骨折经皮撬拨复位术并进行体表定位,术中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经皮撬拨齿突、寰椎侧块的进钉点及进钉方向,在X线片和断层标本上测量撬拨针通道及深度。结果:测出经寰椎侧块撬拨齿突进针点位于乳突下方1.5cm(1.3~1.7cm),乳突前方1.2cm(1.0~14cm);进针方向与正中矢状线的夹角约为60°(55°~65°)、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5°(3°~7°);进针深度7cm(6.2~6.8cm)等体表定位参数。实验5例经寰椎侧块对齿突撬拨,未发生损伤神经、血管及撬拨针滑入椎管损伤颈髓等情况。结论:寰枢椎骨折具备经皮撬拨复位、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并报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减压范围:C3-C7者24例,C3~C6者3例。椎板抬起后,用塑性好、长度合适的重建钢板固定于棘突根部和同位椎侧块,术中不咬除棘突和棘上韧带。结果术中无因为植入钢板而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延长15—30min,随访6~32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由术前8.7分提高到12.7分,6个月提高到13.6分,6个月以后改善不明显。手术后CT显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骨愈合率96.7%,随访期间2例发生鹅颈畸形,5例出现轴性症状。结论重建钢板开门侧固定有利于门轴侧骨性融合,由于保留了后方的棘突和韧带,术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稳定性良好,鹅颈畸形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早期小切口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5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股骨重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手术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小切口将股骨重建钉置入,观察术后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58例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3.6个月。3例术后3个月股骨颈拉力钉脱出(行钉道充填骨水泥后重新固定),1例发生骨化性肌炎,2例发生髋内翻,无心、脑栓塞和坠积性肺炎发生;58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5±5)周;按黄公怡评价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股骨重建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溶栓及抗凝扩血管抗感染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6例。结果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23例,占63.89%;显效6例,占16.67%;好转4例,占11.11%;无效3例,占8.33%。结论 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发因素;早期采用溶栓、抗凝、扩血管、抗炎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疗程短,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1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植骨愈合时间3.5个月。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0例,B级5例,C级6例,D级3例,E级7例;术后有2例A级无神经功能改善,其余皆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能对脊髓充分减压,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脊柱高度恢复,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