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评价其意义。方法选择19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测定,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心血管疾病患者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随病情好转而下降;随病情恶化而上升,各组之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与超敏C反应蛋白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中出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组病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0%(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33.3%(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测定对女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5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169例(对照组)及月经期健康妇女150例(月经期组)作为观察对象,均应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X20测定血清唾液酸水平,比较三种不同人群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唾液酸为(87.4±13.2) mg/d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月经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月经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唾液酸阳性157例,阴性68例,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月经期组(P<0.05),而对照组与月经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恶性肿瘤组之间血清唾液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恶性肿瘤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女性肿瘤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俏梅  谢泽彦  卫海松  高海旺 《中外医疗》2013,(31):105-105,10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ALDP)联合贝那普利(BNPL)治疗老年高血压(EH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2013年5月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给予ALDP(5 mg/d)联合BNPL(10 mg/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BNPL(10 mg/d)治疗,治疗持续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3周和4周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实验组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有效率为81.7%(49/60),实验组有效率及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DP联合BNPL治疗EHP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D-乳酸含量的改良紫外酶促法,并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浆、尿D-乳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检测血浆、尿D-乳酸含量的商品试剂盒加以改良,并用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80例糖尿病患者和85例健康成人的血浆和尿液标本中D-乳酸含量.结果: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血浆、尿D-乳酸在0~200 μ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0%、5.8%,7.1%、6.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8.2)%,(100.1±7.2)%.糖尿病患者血浆D-乳酸的含量[(40.1±24.5)μmol/L]明显高于健康成人[(23.2±10.1)μmol/L],尿中经肌酐校正的D-乳酸含量差异也有显著性[(37.4±5.6)μmol/(L·mMCr)vs(19.3±12.6)μmol/(L·mMCr)].结论: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血、尿D-乳酸含量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可接受的精度及回收率,适合在常规实验室推广应用.糖尿病患者血浆、尿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检测D-乳酸含量对糖尿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40例冠心病患者行无创眼底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对眼底动脉的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对冠心病病情了解、预后观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水平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酵素单一试剂法对50例健康人,155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肿瘤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下降,而恶化或死亡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无变化或者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普查、疗效评价、预后观察及区分良恶性肿瘤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121例肺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酵素法测定血清唾液酸(SA)水平.发现肺癌患者血清hsCRP、S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间血清h8CRP和SA的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认为检测血清hsCRP和SA的水平有可能对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俏梅  何芳 《海南医学》2010,21(22):53-54,5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出生24 h内和治疗10-4 d后血清H-FABP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新生儿窒息时血清H-FABP及CK-MB阳性率均明显增高,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治疗后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H-FABP和CK-MB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和CK-MB识别新生儿窒息发生意外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8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4.5%。结论血清H-FABP和CK-MB对检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损害均有诊断价值。而H-FABP和CK-MB比较,H-FABP在新生儿窒息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新生儿窒息并发心肌损害早期诊断、病情观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俏梅  符新颖 《海南医学》2004,15(7):117-118
目的 的用血、尿淀粉酶与尿胰蛋白酶原 -2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胰蛋白酶原 -2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急腹症病人血清和尿液标本 ,其中急性胰腺炎 (AP) 45例 ,非胰腺炎 (NAP) 5 0例 ,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胰蛋白酶原 -2 ,酶动力学法测定血、尿淀粉酶。结果  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 41例尿胰蛋白酶原 -2阳性 ,血、尿淀粉酶阳性分别为 3 7例、3 5例。尿胰蛋白酶原 -2阳性的敏感性 (91.1%)和特异性 (90 .0 %)明显高于血淀粉酶 (82 .2 %,78.0 %)和尿淀粉酶 (83 .4%,80 .0 %)。结论 胰蛋白酶原 -2是筛查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