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治疗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黄斑水肿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黄斑水肿进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的23例(23眼)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眼压和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等指标。结果随访至期末, 治疗后1、2及3个月, BCVA分别为0.65±0.20, 0.58±0.12, 0.45±0.15, 均较治疗前(0.80±0.35)提高(t=2.16、3.31、4.21, 均P<0.05)。治疗后1、2及3个月CMT分别为(340.83±85.62)、(280.47±70.41)、(240.10±40.83)μm, 均较治疗前(490.56±100.23)μm下降(t=5.13、5.53、5.61, 均P<0.05)。随访期间, 有3例眼压升高, 给予1种降眼压药后降低至正常。未观察到眼部及全身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黄斑水肿, 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1995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上、下直肌移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45例(45眼)的手术效果.并依据上、下直肌移位的量分为1/3肌束移位量组和1/2肌束移位量组.两组内直肌后徙量均为7 mm.患者术前检查斜视角及利用弧形视野计记录眼球外转幅度,术后随访1~3 a,统计分析两组对内斜视的矫正度及眼球外转幅度.结果 术后34例矫正至正位,欠矫11例,全部患者外转功能部分恢复,未发生眼并发症.上、下直肌1/3移位量与1/2移位量组对内斜的矫正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下直肌1/2移位量组眼球外转幅度好于1/3移位量组.结论 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麻痹性内斜视疗效良好,上、下直肌1/2与1/3移位量对斜视度矫正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眼睑淋巴细胞性假瘤一例王伟献王启智侯晓胭(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医院眼科,463000)患儿毛××,男,8岁。以左眼下睑肿块发现一月余为主诉于1994年9月24日就诊。患儿一月前被发现左眼下睑有一肿块,无疼痛及其它伴随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沙眼”,治...  相似文献   
4.
王伟献 《中原医刊》2011,(16):75-76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治疗筛选后无手术禁忌证的67例(72眼)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对患者局部及全身进行综合检查及治疗;术中在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心电监护下采用表面麻醉,软壳技术,居中环形撕囊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4眼),0.3〉矫正视力≥0.05者12例(12眼),矫正视力≥0.3者51例(56眼)。术前与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脱残率为77.8%,脱盲率为94.4%。术中后囊破裂5例(5眼),术后角膜水肿16例(17眼)。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优先选择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的完善治疗对于术后保存视力和提高视觉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科94-96年间68例(105眼)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治疗,经1~30月随防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病例68例(105眼)中,先天性白内障78眼占74.3%,外伤性白内障27眼占25.7%,且均为单眼发生,其中穿孔伤23眼,钝挫伤4眼。全部病例年龄3岁~10岁。右48眼,左57眼。术前视力均在0.25以下。所有病例全部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其中Ⅰ期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71眼,Ⅱ期后房植入人工晶状体34眼。治疗方法: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儿…  相似文献   
6.
严重化学伤、热灼伤及机械性眼外伤常形成轻重不等的眼表病变,包括睑球粘连、假性胬肉、角膜血管化及继发性眼干燥症等。轻者不引起视力损伤或眼球转动障碍,可不予以治疗;重者常累计角膜而影响视力,眼球转动受限或导致复视和睑内翻等,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30例(30眼)难治性眼表疾病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眼表重建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控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66例(66眼)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的青光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50例,青少年型青光眼16例。眼压35~65mmHg,其中58眼眼压〉40mmHg。视力:光感~0.08者48眼,0.1~0.3者12眼,高于0.3者6眼。在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缓慢排放房水减压,手术区域巩膜充分止血,术后根据前房形成状况及滤过泡功能早期施行眼球按摩,并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随访6个月。结果66眼中55眼眼压得到控制(83.33%),滤过泡功能良好,术后矫正视力0.05~0.8,其中低于0.1者8眼(12.12%),0.1~0.3者19眼(28.79%),高于0.3者39眼(59.09%)。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眼低于21mmHg,手术成功率84.00%,青少年型青光眼13眼低于21mmHg,手术成功率81.2l%。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眼眼压复升,但均低于40mm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的青光眼在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缓慢排放房水,手术区域巩膜充分止血,术后早期施行并维持眼球按摩,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弱视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献 《中原医刊》2005,32(16):67-68
弱视为一种视觉发育相关眼病,弱视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对愿意接受和配合弱视治疗的青少年弱视患者采取综合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伟献 《山东医药》2005,45(18):57-58
1998年7月至2002年9月,我们对56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残留近视、散光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顺  王伟献  胡汝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74-2376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和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1、3个月眼压。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及1、3个月,观察组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取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