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从事高校普通化学教学几十年,过去总认为教师讲、学生听,这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又是中外各国广泛使用着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已势在必行。我也曾采用过指导学生自学、启发式教学等探索性试验,也对从兄弟院校购置来的电视教材进行过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意外造成严重的眼外伤,有时必须进行眼球摘除。此外,青光眼绝对期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常需眼球摘出。手术后眼眶组织萎缩,义眼内陷,我们采用肋软骨植入充填,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93年以来,我科收治眼球摘除术科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最大的为61岁,最小的为3岁,平均22岁。病因:外伤所致占绝大多数,为10例;碱烧伤所致三列;青光眼绝对期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加局麻,小儿采用全麻。在患者右胸部第七、八肋处斜形切开皮肤,逐层切开露出肋软骨弓,用刀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级过程管理策略对促进医疗安全建设的作用。方法该研究分成两组,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分级过程管理策略前的医院医疗安全情况为基线组,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该策略后的医疗安全状况为干预组,分析该策略对医院医疗安全系数、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基线组和干预组在手术科室数、手术医生数、手术例次及总出院人次等方面具有可比性。该策略实施后,医院医疗安全系数(MSC)从(0.62±0.31)提高到(0.73±0.25)(P=0.007),医疗纠纷发生率从0.56%降低至0.33%(P=0.002),医疗差错发生率下降39.8%(P=0.000)。结论分级过程管理策略可提高医院医疗安全系数(MSC),降低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这种低成本的管理策略可以成为医院医疗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变异性、血浆vWF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与血浆vW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血浆vWF水平升高,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重症颅脑疾病所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以及PCT对VAP早期诊断的意义;评价血清PCT及PCT结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早期诊断VAP的特异性、敏感性。方法 2014年8月1日~2016年12月31日NICU收治的60例需有创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疾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VAP组(40例)和肺部正常组(2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及体温、呼吸道分泌物和CPIS评分,检测血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将VAP组患者按预后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分析比较其PCT及CPIS分值。结果 VAP组第1~7 d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组的血清PCT水平峰值于第6 d出现。治疗7 d后,VAP组患者中病情好转24例,进展16例。VAP进展组患者第1~6 d血清PCT水平高于好转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进展组与好转组患者第1 d、第3 d 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 d、第7 d进展组高于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CT用于诊断重症颅脑疾病VAP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85.0%;PCT联合CPIS评分诊断重症颅脑疾病VAP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0.0%。结论 PCT检测可提高重症颅脑疾病VAP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动态监测PCT,并结合CPIS评分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的VAP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APC)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将46例高血压伴APC触发PAf患者(高血压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人工回放,分析触发性APC的起源部位、联律间期(CI)及期前收缩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非高血压组)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触发性APC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上部(61.7%),与非高血压组(59.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高血压组触发性APC的CI及PI分别为(374.1±31.5)ms和0.50±0.05,均明显短(低)于非触发性APC[(443.6±32.6)ms和0.63±0.06,均为P=0.000],也短(低)于非高血压组[(395.7±38.2)ms和0.55±0.08,均为P=0.000]。高血压组APC前心动周期(PC)为(746.2±50.6)ms,显著长于非高血压组[(724.9±70.3)ms,P=0.004]。结论高血压伴PAf患者触发性APC主要起源于左心房上部,触发性APC的CI和PI明显短(低)于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患者出现CI较短或PI较低的APC时,应及时处理,防止PAf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心电启动机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PAf患者63例(高血压组),进行动态心电图人工回放,分析PAf心电触发因素、PAf发作前120、60和30 s房性期前收缩(APB)发作频率及其起源部位,另选老年非高血压PAf患者44例(非高血压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心电触发因素主要为APB(66.2%),触发PAf的APB主要来源于左心房上部(61.7%)。高血压组PAf前120、60和30 s APB发作频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触发性APB联律间期和期前收缩指数均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而期前收缩前心动周期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与老年非高血压PAf患者相似,APB特别是起源于左心房上部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f最主要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程度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变化,检测血浆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昼间、夜间及24h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20.1±108.2)U/L比(648.4±128.3)U/L,P=0.000],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9.6±12.3)ng/L比(80.1±10.9)ng/L,P=0.000],而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2.0±6.6) μmol/L比(52.8±8.4) μmol/L,P=0.000],老年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与24h收缩压变异性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8,P=0.006).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血浆vWF、ET-1水平升高,提示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触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简称触发性房早)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经动态心电图确诊的46例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起源部位和早搏指数(PI),并与35例非高血压PAf患者(非高血压组)相比较。结果高血压组PAf患者触发性房早主要来源于左心房(81.6%)。高血压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374.1±31.5)ms明显短于高血压组非触发性房早[(443.6±32.6)ms,£=23.361,P〈0.001]及非高血压组的触发性房早[(395.7±38.2)ms,t=5.549,P〈0.001];PI(0.50±0.05)明显低于非触发性房早(0.63±0.06,t=22.544,P〈0.001),也低于非高血压组的触发性房早(0.55±0.08,t=5.849,P〈0.001)。结论高血压伴PAf患者触发性房早主要起源于左心房,触发性房早PI明显低于非高血压伴PAf患者。高血压患者更易并发PAf。对于房早PI较低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处理房早,以防止P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