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文学造诣之精深。是众所周知的,其对养生之道的远见卓识,却鲜为人知。欧阳修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劳其形”,“任其自然”。他一贯提倡“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惟不自伐者,而各尽其天年”的养生术,他说“劳形长年,安乐短命”。  相似文献   
2.
吐法乃中医八法之一。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吐法的运用,尤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更是推崇吐法,临证“见病之在上者,诸医尽其技而不效,投以涌剂,少少用之,颇获效应”。他主张伤寒头痛以瓜蒂散吐之,杂病头痛以葱根白豆豉汤,痰湿头痛以瓜蒂末(独圣散)加茶末少许,两胁痛肋刺痛沥沥有声(湿在上)宜独圣散加全蝎梢。他认为“一吐之中变化无穷,屡用屡效,以至不疑”。今人不知仲景、子和之精义,置之不用,尤其近些年来,使用吐法者更是凤毛麟角,甚至有些临床医生对此法有疑虑,使得仲景汗吐下三大法门中,吐法濒临失传。 1 古今验案尝析 案例1:戴人(张子和),逢一妇人喜笑不休,已有半年,诸医治疗无效,求治于戴人。戴曰:“此易治。”以沧盐成块二两余,用火烧赤,放冷研细,以河水一大碗,同煎至三五沸,放温,分3次啜之;以钗探于咽中,吐出热痰5升,次服黄连解毒汤是也。不数日而笑定矣。《内经》曰:“神有余,喜笑不休。”此所谓神者,心火是也,火得风而成焰,故笑之象也。五行之中,惟火有笑矣。 按:本例喜笑不休系心火亢盛、神气失常所致。经用吐法并用黄连解毒汤而治愈。心火亢盛,痰热阻窍,催、探并用,使痰热吐出,不再上蒙清窍,心火得降,心神不...  相似文献   
3.
巧遣桔梗愈顽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0,15(3):28-29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下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产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 ,而以秋季采者体重体实品质优良。除去苗茎 ,洗净 ,括去全皮 ,晒干切片入药。性味苦辛平 ,归肺经 ,功能开宣肺气 ,祛疾排脓。现代药理研究、含皂甙 ,能促进支气管的分泌 ,有祛痰的作用。笔者用于以下各证 ,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兹举数例如下 :1 清气行痰 ,声哑年余始得开鲍某某 ,本镇塘屋村人。女 ,1 998年初夏 ,骑自行车途中遇大雨 ,未曾躲避 ,搏风斗雨 ,驱车急驰。到家后脱去湿衣 ,用开水蒸浴 ,欲得一汗而散。岂知第二日咽喉出声…  相似文献   
4.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0,15(6):32-33
附子 ,辛甘热 ,归心脾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能。虞抟云 :“附子禀雄壮之质 ,有斩关夺将之气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 ,以追复散失之元阳 ;引行血药入血分 ,以滋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 ,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药达下焦 ,以除在里之冷湿”。足以表达了附子的应用范围。现将笔者应用附子一得录后 ,供同道参考。1 痢疾亡阳案王亚芹 ,女 ,9岁。来榜镇黄花村人。初诊 1 980年 1 2月 6日。面色苍白、神昏、气息奄奄 ,冷汗量多 ,脉微欲绝。诊之有阴阳离决之兆 ,生命危在旦夕。辨为亡阳证 ,急处人参 1 0 g ,熟附片 1 0…  相似文献   
5.
某男,15岁,学生.2007年4月25日初诊.胸部两侧、背部双侧密布大小不一的丘疹,大的基底部有结节,似玉米粒、绿豆粒堆积于皮肤,摸之涩手,疹子顶部有水疱,腔内含有稠厚的白色液体,背部、胸部及锁骨上窝处皮肤如癞蛤蟆皮肤一般,瘙痒特甚,心烦微渴,大便略干,小便时黄,曾服抗过敏、抗炎等药物,外用涂药等乏效.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5,20(2):26-27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所制方 ,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之证。原方是熟地黄 2 4g ,山茱萸 12g ,干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去皮 9g ,丹皮 9g ,为末 ,炼密为丸 ,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 ,每丸 15g ,成人每服 1丸 ,1日 3次 ,空腹时服或水煎服。现有成药浓缩丸 ,成人每服 8~ 10丸 ,1日 2至 3次。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软 ,头目眩晕 ,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门不合之证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或消渴 ,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吞酸、吐酸、嘈杂症数十例收…  相似文献   
7.
汪某,男,58岁.1999年4月21日初诊.自述13年前初春,因犁田下水过分受凉后,逐渐感觉阴茎龟头左侧到内有一条索状结节,阴茎勃起弯曲疼痛.脉症合参,辨证为痰浊凝结型阴茎痰核.处方:陈皮、法半夏各15g,白茯苓18g,海藻、牡蛎、玄参各15g,黄药子9g.服药后,痰核渐小,服至15剂,痰核消除,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2,17(4):35-36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亡血伤津 :由于分娩时用力出汗和产伤出血过多 ,使阴血暴亡 ,变生它病 ;二是瘀血内阻 :产后瘀血浊液易生瘀滞 ,或胞衣残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导致瘀血内阻、败血为病 ;三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产后气血俱伤、元气受损 ,抵抗力减弱、稍有感触或生活失慎 ,致生产后诸病。至于临床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 ,本着“勿拘于产后 ,也勿忘于产后”的原则 ,临证须细心体察 ,针对病因 ,虚则宜补 ,实则宜攻 ,寒则宜温 ,热则宜清 ,当随证随人 ,辨析明了 ,纤毫勿爽。试析三例验案 ,就教于…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鼻衄治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女,52岁。初诊日期:2005年6月12日。素有鼻衄史,但很少发作。本次因鼻衄发作,在县医院治疗1周,每日补液,诸止血药用尽,终不能止血。刻诊:出血如涌,口唇焦干,肤色白光白,气短乏力,骨瘦如柴,大便干结,三日未行。已不能起床行走和坐立,食不能下咽,一派血枯气脱之象,危在旦夕。诊  相似文献   
10.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3,18(6):45-46
1 吐法及概念 吐法又称涌吐法、催吐法.是使用能引起呕吐的药物或其他能引起呕吐的物理刺激(如用消毒过的手指或干净的羽毛探喉引吐),使咽喉、胸膈、胃脘间的有害物质,从呕吐而排出,适用于某些咽喉急症,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碍呼吸;或食物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或误食毒物时间不久、尚在胃部时,使用吐法.实证用瓜蒂、藜芦、胆矾等催吐(瓜蒂用量成人1~3克、藜芦用量成人1~3克、胆矾用量成人0.5~1克.三药都可以做散剂).吐法孕妇禁用,虚弱人慎用.虚人胸中有痰饮必须引吐的,用人参芦3~10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