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左侧阻塞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①假手术组采取假手术措施;②干预组于造模30 min后经尾静脉注射2μL浓度为10μg/μL的阿替普酶;③模型组受试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μL生理盐水。采用转角和前肢放置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空间探索实验测定受试大鼠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脑屏障相关蛋白ZO-1及IL-6、TNF-α、Hs-CR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法测定血脑屏障相关蛋白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干预组受试大鼠右侧转角百分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触须阳性百分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干预组受试大鼠右侧转角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触须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干预组受试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中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干预组受试大鼠空间探索实验中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干预组受试大鼠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干预组受试大鼠IL-6、TNF-α、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血脑屏障功能、控制其体内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对精神症状患者痴呆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症状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片口服,10 mg/次,1次/d,8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初始剂量5 mg/次,1次/d,睡前服用,持续使用1个月,评价患者早期临床反应,逐步调整使用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d,对比两组患者痴呆行为和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采用痴呆行为评估量表(CDR)及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研究组患者CDR评分及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精神症状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痴呆行为,提高患者认知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早期降压目标值不同分为强化降压治疗组(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发病24 h内予以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降压治疗,强化组平均动脉压(MAP)目标值(110±5) mmHg;对照组MAP目标值(130±5) mmHg。所有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血压监测,采用ABC/2方法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4 h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描述频谱形态改变。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7 d后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4 h后强化组和对照组Vs、RI、Vm、PI进行组间比较,强化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强化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第7天,强化组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强化组和对照组各有8例和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化降压治疗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三敏  伏兵  谭玉  钱明月 《医学综述》2013,19(5):801-804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机体的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F广泛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MIF的发现、来源、结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对162例住院和门诊的受试者,应用多普勒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斑块性质,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分为3组:颈动脉IMT正常组32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9例,颈动脉斑块组91例。对各组受试者分别测定血清Hcy、MIF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57例。分析3组组间血清Hcy水平与IMF水平的差异,以及稳定斑块亚组及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cy、MIF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cy、MIF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cy、MIF均明显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斑块形成组血清Hcy、MIF亦明显高于IMT增厚组(P0.05);与稳定斑块亚组比较,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cy、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IMF与IMT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604,P均0.05。结论血清Hcy、MIF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cy、MIF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