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监测技术。许多研究已经指出:在正常或血流减少的情况下,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这种监测技术是准确的。本文研究在高动力循环状态下这种监测技术的准确性。作者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研究。用两台Ohmeda Biox3700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同时对每个受试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研究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位置多为分析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变化[1-2],但对应用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判断双腔管位置的标准尚有争议[3].本研究按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检查确认导管管端3种不同位置分析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的变化,旨在为临床麻醉中行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判断DLT位置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过非通气侧流量-容量环(F-V环)监测,评定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开胸术的成人患者25例,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左侧DLT,七氟醚+芬太尼+异丙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导管管端位置,将观测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管端位置过深;第2阶段,管端位置正确;第3阶段,管道位置过浅.每个阶段左侧单肺通气10 min,观察右侧非通气侧F-V环变化,记录非通气侧潮气量、流速.结果 与第2阶段比较,第1阶段非通气侧F-V环变小,潮气量下降、流速降低(P<0.05),第3阶段非通气侧F-V环变大,上下不对称且不闭合,潮气量增大、流速增加(P<0.05).结论 开胸前,行右侧非通气侧F-V环监测,当F-V环变小,潮气量变小,应怀疑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过深移位;当F-V环变大、上下不对称且不闭合,潮气量增大、流速增加,应怀疑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过浅移位.  相似文献   
4.
罗库溴铵(rocuronium)近年来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较广.本研究通过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罗库溴铵用于快速气管插管时的肌松效应,为临床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择期手术的妇科、泌尿科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浓度0.75 μg/ml(A组)、1.0 μg/ml(B组)、1.25 μg/ml(C组)混合0.2%罗哌卡因.镇痛泵固定持续输注速度2 ml/h,于...  相似文献   
6.
探讨辅助自主通气时压力支持(ASB)水平与潮气量(VT)、呼吸频率(f)、闭合压(P0.1)和血气分析的关系,以及如何选择适宜的ASB水平成功地预测脱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式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术中首先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采用TLIF方法进行减压,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根据术前、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评价腰椎稳定性及腰椎椎间融合情况,必要时应用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6~48)个月。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3.09±0.66)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2.99±0.60)分及末次随访VAS评分(2.81±0.68)分较术前VAS评分(6.67±1.05)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ODI指数(28.55±6.27)%,术后6个月ODI指数(26.97±6.48)%及末次随访ODI指数(26.73±5.50)%较术前ODI指数(74.32±9.39)%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骨性融合时间平均8.4(3~12)个月,融合率100%。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等,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TLIF术式对于退变性和外伤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满意,复查时骨性融合率高,是一种临床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9.
背景:以往采用胰酶冷消化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两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胰酶冷消化法和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记录首次出现贴壁细胞时间及原代培养周期,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制作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加入成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第3天行荧光免疫化学染色检测Nestin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胰酶冷消化法首次出现贴壁细胞时间早于组织块法(P <0.05);原代培养周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但胰酶冷消化法培养的少数原代细胞呈多角形,不规则,细胞的体积较组织块法大。组织块法获得第3代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快于胰酶冷消化法,在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各个时间点细胞数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细胞具有均一的细胞表型,均表达CD29,CD105,不表达CD34,CD45。两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免疫荧光均显示神经干细胞特征性标志物nestin阳性表达。结果表明胰酶冷消化法与组织块法均能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但组织块法更适合于此类细胞的培养,对细胞的伤害更低。  相似文献   
10.
王一雄  武忠炎 《医学综述》2014,(7):1169-1171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前景。基因工程技术可利用载体工具将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其在神经损伤部位持续表达,为受损神经性的再生提供条件,进而达到治疗效果。该文着重就神经营养因子、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靶细胞等4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关于基因工程应用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