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近年来,对腰间盘脱出症,我们采用强筋壮骨除痹中药组方,共观察39例,其中26例为常规治疗即导药配合电针组,13例为对照单纯电针组。治疗结果:在相同治疗时间前提下,导药加电针组与单纯电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61.53%,经统计处理X2=3.852,P<0.05,差别显著,说明采用补肝肾壮筋骨,温经散寒,舒筋活血之中药组方离子导入配合电针可达到通络镇麻止痛之目的,比单纯电针疗效为优。本文为临床提供了治疗腰间盘脱出症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电针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1例PGS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干预组24例,常规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灸干预组采用常规加电针治疗。观察术后恢复时间。结果:针灸干预组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多数患者在2周内治愈,有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术后早期配合电针治疗,能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牟淑兰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08-1208
慢性酒精中毒致周围神经病变早已被医学界定论,但酒精的急性毒性作用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笔者 2000年以来共接诊酗酒后致急性周围神经麻痹 23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电脑中频经穴药物导入治疗肌注损伤坐骨神经后遗症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51岁,10岁以下占绝大多数:病程1周~半年。诊断标准(1)肌肉注射后即出现坐骨神经分布区的灼热疼痛,麻木感和运动障碍,局部可触及注射硬结。(2)患肢足下垂。(3)行走时足呈拖拉步态。(4)患侧小腿外侧区和足背区感觉障碍。(5)注射局部或患肢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治疗方法采用K8832-T电脑中频治疗仪,选择该仪器内存的多步程序处方10进行治疗,此方含多种模拟按摩作用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膈周局部取穴配合呼吸调节法治疗呃逆6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5例均为我院患者,其中门诊28例,住院37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17~79岁;病程2~10d;其中12例有胃病史,肠胃、肝胆、骨科等术后13例,化疗药物刺激3例,饮食不当或情志所致19例,余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7.
8.
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候气、催气法皆为古人所创。“候气”之意,首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所释“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即候气是单以留针为措施等待气至.而“催气”之名,见于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文曰:“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捻转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故催气是采取各种手法措施促使得气。为了确证传统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及其对微循环影响的相关性,本文效经法之实质,采用定量化(积分值)甲皱微循环指标,将其二法对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2例偏头痛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偏头痛在发作期血液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根据其血液流变学特点,应用钙拮抗剂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达92.9%。血液粘度也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因此,本文认为,血液流变学检验对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