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牟云川 《中外医疗》2010,29(10):27-2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肛门刺激症状31例,占62.0%,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意感明显等。对症治疗后1~2个月内症状明显改善,无吻合口瘘及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继续随访6个月~5年,6例患者肝、肺及腹腔广泛转移,死亡4例,5年生存率为92.0%。结论采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但必须以根治肿瘤为首要任务,并严格把握保肛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急性胆囊炎伴胆囊颈嵌顿结石也成为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症。2004年7月~2008年12月,我院引进国产DELONF168D型腹腔镜设备,对52例胆囊颈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LC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2008年7月以来,我院引进国产DELONF168D型腹腔镜设备,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实施手术410例,随机抽取100例与2004年7月-2008年7月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C)100例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说明LC较OC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观及安全有效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用于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具有相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减轻创伤、促进肠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在外伤性结肠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整群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进行外伤性结肠损伤治疗的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改良性结肠造瘘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共计5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共计39例,观察两组患者一期痊愈和二期痊愈的比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期愈合率为93.22%,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总计7例,发生率为11.86%,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型结肠造瘘术对于外伤性结肠损伤具有良好效果,既能够提高患者一期愈合率,又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护理方便,减少患者承受二期治疗的身体痛苦和心理痛苦,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很高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MR)治疗腹股沟疝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MR)治疗腹股沟疝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安全、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部分可吸收补片和普通聚丙烯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合并症和补片的皱缩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12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对60例初发腹股疝患者进行TAPP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部分可吸收补片,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聚丙烯补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无中转,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9.75、2.64、27.92,χ2=1.26,P=0.496、0.425、0.235、0.680)。观察组术后慢性疼痛1例(3.3%),对照组3例(1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P=0.000)。观察组异物感2例(6.7%),对照组5例(16.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P=0.000)。B型超声实测术后1、3、6、9个月补片横径皱缩变化,二组补片挛缩直径与皱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使用部分可吸收补片和普通聚丙烯补片均是安全有效的,部分可吸收补片术后皱缩率低于普通聚丙烯补片,部分可吸收补片术后慢性疼痛和异物感的发病率低于普通聚丙烯补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