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自溶(SR)的假象,探讨S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56例考虑梗死相关血管(IRA)自溶(SR)而未予静脉溶栓治疗,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MI病人,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TIMI≥2级)和非自溶组(TIMI 0~1级),比较两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等资料,寻求发生S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非自溶18例,占总例数32.1%,该类病人存在老年、糖尿病、多支病变、侧支循环等因素,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对于存在高度可疑自溶假象的AMI病人,积极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仍是有意义的治疗,可降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 A组, 1 0例) 与异常( B组, 4 5例)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间性别、 年龄、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既往心绞痛、 梗死前驱症状、 心肌梗死诱因、 心肌梗死部位、 心肌梗死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A组平均年龄4 1 . 8 0 ± 7 . 0 8岁, B组平均年龄5 6 . 8 4 ± 1 1 . 1 7岁, 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高血压病、 糖尿病、 高 脂血症、 吸烟史在 A 、 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 0 %5 8 %、 2 0 %5 6 %、 5 0 %3 6 %、 8 0 %4 2 %, ( 除高脂血症外 P值 均小于0 . 0 5 ) 。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 A组均少于 B组( 0 %3 1 %, 0 %3 3 %, P值均< 0 . 0 5 ) 。梗死部位两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多有大量吸烟、 酗酒、 情绪激动、 过度疲劳等诱因, 与 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 0 1 。 平均 L V E F值 A组 6 1 . 1 0 %± 7 . 1 1 %, B组 5 6 . 7 5 %± 5 . 6 9 %( P < 0 . 0 5 ) 。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 A组 4 0 %, B组 7 3 . 3 %( P < 0 . 0 5 )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3 0 %v s 6 . 7 %) , 差异有显著性, P < 0 . 0 5 , 心功能 K i l l i p分级> 2级者为 ( 1 0 %v s 1 1 . 1 %) ,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 有大量吸烟 史。少有既往心绞痛史及心梗前驱症状。心梗发生后 L V E F下降不明显, 室壁运动异常相对少见。梗死部位见 于下壁者相对较多, 并发症少见, 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护理活动中的人文起源,南丁格尔将人文精神根植于护理活动中并不断发展,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人文精神,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人文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A组,10例)与异常(B组,45例)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间性别、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既往心绞痛、梗死前驱症状、心肌梗死诱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肌梗死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A组平均年龄41.80±7.08岁,B组平均年龄56.84±11.17岁,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在A、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0%:58%、20%:56%、50%:36%、80%:42%,(除高脂血症外P值均小于0.05)。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A组均少于B组(0%:31%,0%:33%,P值均<0.05)。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多有大量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诱因,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LVEF值A组61.10%±7.11%,B组56.75%±5.69%(P<0.05)。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A组40%,B组73.3%(P<0.05)。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0%vs 6.7%),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者为(10%vs 11.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有大量吸烟史。少有既往心绞痛史及心梗前驱症状。心梗发生后LVEF下降不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相对少见。梗死部位见于下壁者相对较多,并发症少见,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AM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2011年诊断为急性心梗患者100例,对入选患者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压、血糖、血酯病史及发病前有无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发作时有无典型缺血性胸痛、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以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为著,且多有剧烈运动、情绪异常、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其临床表现多胸痛症状典型,且出现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并发症较老年组低.结论 针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应大力倡导戒烟、改善生活习惯、减少过度劳累、青年患者出现持续性胸痛,常规应立即做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以明确诊断,积极指导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对策,降低其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分析急性 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 MI ) 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的假象, 探讨 S R假象 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5 6例考虑梗死相关血管( I R A ) 自溶( S R ) 而未予静脉溶栓治疗,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 影的 A MI 病人,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成自溶组( T I MI ≥2级) 和非自溶组( T I MI 0~ 1级) , 比较两组冠心病 的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冠脉造影病变特点等资料, 寻求发生 S R假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经冠脉造影证实非自溶1 8例, 占总例数3 2 . 1 %, 该类病人存在老年、 糖尿病、 多支病变、 侧支循环等因素, 并发症 多, 预后差。结论对于存在高度可疑自溶假象的A MI 病人, 积极的静脉溶栓或急诊P C I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仍是 有意义的治疗, 可降低病人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