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瓜蒌皮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注射液静脉输注12mL,每日1次,共14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44%及79.66%,对照组为66.07%及6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讧候有效率为59.32%,总有效率为84.75%,对照组分别为37.50%及64.29%,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疗效可靠,并可以明显改善ET-1及NO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神经毒性、血清诱导激酶(serum-inducible kinase,SNK)-树突棘相关Rap特异性GTP酶活化蛋白(spine—associated Rap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activating protein,SPAR)途径、N-甲基一D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三者的关系,探讨滋补脾阴方药保护Aβ损伤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干粉Aβ1-40配制成溶液,在37℃恒温箱中孵育72h,获得聚集态纤维状Aβ1-40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以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建立Aβ1-40(5μmol/L)损伤神经元模型,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为干预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观察SNK、SPAR及NMDAR亚基NR1、NR2A、NR2B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暴露于Aβ1-40(5μmol/L)2h后,SNKmRNA表达上调,SPAR、NR1、NR2A和NR2B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Aβ1-40(5μmol/L)组比较,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组SNKmRNA表达下调,SPAR、NR1、NR2A和NR2BmRNA表达上调,以2%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Aβ引起神经元损伤的过程与SNK—SPAR途径和NMDAR相关;滋补脾阴方药对Aβ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NMDAR表达,阻断SNK—SPAR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益气活血方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且中医辨证属肝郁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为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为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益气活血方药,4周为1个疗程进行观察。比较2组的心功能、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加用疏肝益气活血方的治疗组抑郁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减少(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益气活血方能提高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急诊退药的原因,为制定整改措施,减少不合理的退药处方数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轻药房工作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门急诊药房2016年1—12月全部605张退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退药的原因、科室、种类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品不良反应最多,退药种类以抗感染类药物最多,退药科室以急诊科最多。结论通过门急诊退药处方的分析发现,退药处方的发生既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可通过制定相应措施减少退药处方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论脂浊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医家一直把脂浊归入痰浊的范畴。但痰的广义甚广,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诸如高脂蛋白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用痰浊理论去分析脂浊相关病证,往往显得能力不足,科学性不强,从而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广义的痰浊理论去研究脂浊病证显得过于宽泛和笼统,因此把脂浊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来研究显得必要和迫切。文章正是依据这个需要,把脂浊的概念从痰浊大概念中剥离出来,辨证看待二者关系,并从脂浊形成的原因、性质和致病特点、脂浊致病与脏腑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以及提出脂浊致病的辨证施治在现代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脂浊致病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医病因学说、防治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现代病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性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化痰祛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普通饲料+1%胆固醇及5%猪油乳剂)、中药治疗组(普通饲料+1%胆固醇及5%猪油乳剂+化痰祛瘀汤2.0g·kg~(-1)·d~(-1)),每组8只。在实验的不同阶段,观察各组家兔血清hs-CRP、一氧化氮改变。[结果]实验12周末,高脂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治疗组,NO明显低于正常治疗组(P值均<0.05);实验18周末,中药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而血清NO较高脂模型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病理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明显轻于高脂模型组。[结论]化痰祛瘀汤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hs-CRP及提高血清NO的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