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母细胞瘤病(NS)临床上少见,它虽属于良性病变,却具有潜在恶变性,且与肾母细胞瘤(WT)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报告1例与WT并发的双侧NS并结合文献,对INS的发病机制、诊断、与WT的关系及治疗等做一阐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bladder outlet partial obstruction,BOO)是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指的是由膀胱内口到尿道外口之间任何部位形成的梗阻.成人以前列腺增生肥大为主,小儿多见于尿道瓣膜.梗阻发生后膀胱壁组织结构及膀胱功能发生改变,影响储尿排尿过程,并会进一步造成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行隐睾下降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21例隐睾。在脐部开放式置入1个10 mm trocar,使用带操作孔腹腔镜松解精索及输精管,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睾丸固定于阴囊底。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 min。术后2~3 d出院。21例术后随访1年,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结论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管内隐睾可行,术后腹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BOO)对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雄性大鼠,膀胱颈不全结扎法建立P-BOO动物模型.依据梗阻时间分为假手术组、梗阻6周组(P-B006W)及梗阻12周组(P-B0012W),其中P-B006W组根据充盈性膀胱测压所示逼尿肌是否稳定分为逼尿肌稳定组(DS)和逼尿肌不稳定组(DI).采用灌流肌槽,以拟胆碱药物(氯化氨基甲酰胆碱)作为刺激因素,用拉力传感器测定离体逼尿肌条的主动收缩功能.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测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漏尿点压及膀胱顺应性的变化.结果P-BOO模型均成功建立,DI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漏尿点压、膀胱顺应性[(10.8±3.0)ml,(39.4±7.1)cm H20,(0.27±0.08)ml/cm H20]、DS组[(10.3±1.9)ml,(35.9±6.2)cm H2O,(0.29±0.05)ml/cm H2O]及P-B0012W组[(9.5±2.3)ml,(48.6±9.5)cm H20,(0.21±0.05)ml/cm H2O]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1±0.3)ml,(16.2±2.1)cm H2O,(0.13±0.03)ml/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组逼尿肌条拟胆碱药物刺激产生的收缩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DS组.P-B0012W组逼尿肌条均未检测到明确的收缩波(波幅<0.05 g).结论 P-BOO后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DI组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DS组发生代偿,但如果梗阻未解除,则逼尿肌收缩性损害,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收缩功能丧失;梗阻后膀胱顺应性增大与膀胱容积显著增加密切相关,逼尿肌稳定性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0月对22例(25侧)隐睾患儿,平均年龄2岁2个月,左侧7例,右侧12例,双侧3例,在脐部2 cm的单切口内分别置3个通道(3个5mm trocar),在腹腔镜辅助下,松解精索及输精管,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结果 21例(24侧)固定于阴囊底,1例固定于阴囊上部。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 min。术后2~3 d出院。3个trocar孔均位于脐部伤口内,切口愈合后腹部无瘢痕。22例B超随访3~15个月(平均7.3月),无切口感染,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结论经脐单一部位3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术后腹部无瘢痕,适用于腹腔内隐睾、腹股沟高位隐睾以及隐睾术后睾丸下降不全的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下放置10 mm trocar,经trocar置入10 mm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自操作孔道置入专用加长5 mm腹腔镜持针器,经腹壁穿入腹腔-2-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未闭合内环口1周.双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0-15 mm,蚊式钳游离切口上、下极皮下组织,于上极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下极钝性穿刺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常规操作器械,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 3岁以上的患儿双通道腹腔镜组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高[46.3%(19/41) vs.23.7%(9/38),χ^2=4.425,P=0.035],但2组手术时间[(25.9±5.7)min vs.(25.0±5.4) min,t=1.538,P=0 125],术后住院时间[(1.8±0.8)d vs.(1.9±0.7)d,t=-1.263,P=0.207],住院费用[(3473.6±165.4)元 vs.(3478.2±131.4),t=-0.293,P=0 770]均无明显差异.单、双通道腹腔镜组分别随访172、168例,术后6个月无斜疝复发,无脐疝、睾丸萎缩及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脐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相当,腹壁不留瘢痕,但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无须特殊器械,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IL-17A基因多态性与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定植的关系,为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对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被呼吸科诊断为“喉软骨软化”“气道异物”及泌尿外科诊断为“隐睾”的5岁以下的115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鼻咽拭子肺炎链球菌检测,并同时进行IL-17A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97G>A、-737C>T)进行分析及血清IL-17A水平测定。将患儿分为年龄<3岁和3~<5岁两个年龄段,比较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基因型的鼻咽拭子肺炎链球菌带菌率。结果 115份鼻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肺炎链球菌24株,总带菌率为20.9%。115例儿童中共有97例进行了IL-17A基因多态性分析,-197G>A、-737C>T位点中不同基因型之间带菌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97G>A位点,A/A基因型中,3~<5岁患儿血清IL-17A水平低于年龄<3岁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3岁、3~<5岁患儿中带菌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肝外胆管炎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本组共6例,其中女4例,男2例,年龄2~6岁(平均4岁)。3例反复腹痛,6例皮肤巩膜黄染,3例出现陶土色便。6例TBIL(46.9~172.2μmol/L),DBIL(29.3~68.5μmol/L),AST(68.2-277.7U/L),ALT(48.5~133.9U/L)。B型超声:胆总管占位4例,左右肝管占位2例。腹部CT:肝门部占位2例,胆总管占位4例。5例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行左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肉芽肿浸润胆囊床、胆总管的近端,其中1例肉芽肿浸润左右肝管,右肝管完全包裹闭塞。6例术中冰冻证实为胆管炎性肉芽肿。手术时间为1.5~3h(平均2.5h);出血量约30-80ml(平均50m1),所有患儿无术中并发症。腹腔引流管放置3d,无切口感染及胆漏,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d),术后5d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下降。随访6~36个月。6个月后所有患儿TBIL、DBIL、ALT、AST均达到正常指标。无胆管炎、吻口狭窄、肠粘连梗阻等远期并发症。结论肝外胆管炎性肉芽肿是胆管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炎性病变,导致胆道梗阻及肝外胆管占位病变。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是不能诊断和排除胆管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胆道重建是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Duckett法加Duplay法治疗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患儿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中-重度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2~10岁,平均5.1岁.所有患儿行染色体检查均为46,XY.其中,重度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畸形者4例,中度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畸形者6例.应用Duckett法加Duplay法成型尿道,修剪翻转远端皮瓣覆盖阴茎头修补缺损.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阴茎头裂开再次手术1例,并发尿道瘘1例,并发尿道狭窄1例,其余患儿排尿通畅,尿道开口于阴茎头端,外观良好.结论 采用改良Duckett法加Duplay法能有效解决尿道下裂合并小阴茎患者手术成型困难问题,手术方法效果满意,术后外观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侧冗长包皮瓣法分期治疗小阴茎头畸形伴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小阴茎头畸形伴重度尿道下裂患儿22例,应用腹侧冗长包皮瓣法分期治疗,一期术中离断尿道板伸直阴茎后在其远端腹侧预留冗长包皮瓣;对于阴茎头直径<10 mm的小阴茎头,二期手术前2~4周外用丙酸睾酮膏4~8周以促进阴茎头发育。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游离腹侧预留包皮瓣作为阴茎头处尿道,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术,所有患儿术中均行改良阴茎头成形术。结果 2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1年。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阴茎头裂开,3例尿道瘘,均再次手术后治愈;2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后治愈。16例患儿手术成功,成功率为72.7%,术后随访尿道开口于阴茎头端,阴茎头外观良好,排尿通畅,无尿道憩室、阴茎下弯等并发症。结论 小阴茎头畸形伴重度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外用丙酸睾酮有利于阴茎阴头发育,然后再采用腹侧冗长包皮瓣法分期治疗,能够充分利用阴茎头皮肤来包裹成型尿道,联合运用改良阴茎头成形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