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中TS、TP、GST-π、Pgp、MRP1表达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Realtime RT-PCR检测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TS、TP、GST-π、Pgp、MRP1mRNA的表达,结合奥沙利铂的体外药物敏感实验,分析TS、TP、GST-π、Pgp、MRP1的表达水平与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奥沙利铂IC50均值与GST-π(rs=0.609,P=0.001)、Pgp(rs=0.428,P=0.026)、TP(rs=0.394,P=0.042)呈正相关,与TS(rs=0.322,P=0.101)、MRP1(rs=0.090,P=0.655)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检测结肠癌细胞中TP、GST-π、Pgp表达水平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临床医生合理选择结肠癌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通过siRNA抑制FHL2表达后对β-catenin活性及其下游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在肠癌发生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1)PCR扩增含有β-catenin作用位点、长为340bp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片段,克隆入PGL3-basic载体,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luc340。(2)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β-catenin活性报告质粒pTOPFLASH、pFOPFLASH和pluc340转染入胃肠癌及正常细胞株,双荧光素酶法测定其启动子活性,并评价其对fhl2 siRNA的反应。(3)RT-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survivin启动子片段pluc340;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β-catenin 转录活性在胃肠癌细胞明显高于正常细胞;siRNA抑制FHL2表达后,β-catenin转录活性下降,survivin表达降低。结论 抑制FHL2的表达能够降低β-catenin转录活性及下游癌基因的表达,干扰Wnt信号通路,说明fhl2有望成为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癌组织中XIAP蛋白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2例胃癌组织中XIAP蛋白的表达;Hp感染与XIAP表达的关系体内实验通过对病例进行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将各种病变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体外实验通过将Hp裂解液与AGS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XIAP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XIAP蛋向阳性表达位于胞浆,XIAP蛋白表达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到胃癌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两组间、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癌两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67),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与胃癌两组问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167).胃癌组Hp感染率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高,但统计学无差异(p>0.05),Hp感染伴胃上皮细胞XIAP蛋白的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加入Hp共同孵育的实验组XIAP蛋白表达量明显较阴性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上皮细胞在恶性转化过程中伴有XIAP的表达上调,XIAP的诱导表达可能出现在萎缩性胃炎之前.Hp感染伴胃上皮细胞XIAP蛋白的表达升高,但尤统计学差异.Hp体外能够刺激胃型上皮的XIAP蛋白表达,可能是Hp致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肝螺杆菌(H.hepatieus)基基团接受趋化信号转导蛋白(MCSTP)全基因,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以肝螺杆菌全基因组作为模板,设计肝螺杆菌MCSTP c1977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从而构建原核表达质料pET22b+/MCSTP并测序鉴定.廊用牛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CSTP基囚的序列同源性及其结构特征.结果 克隆的MCSTP基因经测序可知与GenBank公布的肝螺杆菌标准株ATCC51449序列一致性达99%,仅第1 160 bp处由A变为T.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可发现此基因与空肠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具有非常低的相似性,表明其在微生物界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构建pET22b+/MCSTP重组质粒,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序列及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XAF1对胃肠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细胞周期与凋亡诱导的关系。方法在胃肠癌细胞AGS和Lovo中瞬时/稳定转染XAF1,应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XAF1与MPM2分布及表达的关系,并观察XAF1过表达对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有无影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发现XAF1过表达的细胞其MPM2染色也呈强阳性,并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XAF1显著增加细胞对血清剥夺及5-FU和cisplatin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论XAF1能够增加胃肠癌细胞对凋亡的敏感性,因而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肝螺杆菌(H.hepaticus)甲基基团接受趋化信号转导蛋白(MCP)基因,制备MCP重组蛋白,为以后检测我国人群肝螺杆菌感染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构建MCP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CP。将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系统纯化重组蛋白。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CP,含有该质粒的大肠杆菌经1 mmol/L IPTG诱导4 h后表达一相对分子质量约14 kD的重组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系统纯化获得了MCP的纯化重组蛋白rhMCP。结论获得了肝螺杆菌MCP的纯化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利用血清学方法调查我国人群肝螺杆菌感染率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食管、胃及结肠胶囊内镜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但是临床工作中胃、食管及结肠的检查相对来讲还是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并不需要借助胶囊内镜来完成对胃、食管及大肠的检查;多数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检查目的仍然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小肠疾病的诊治。但是由于胶囊内镜本身的工作原理的特性(在胃肠道内自行移动过程中摄取图像),造成了胶囊内镜对小肠的检查存在不完整或完  相似文献   
9.
探讨结合循证医学和网络的EN-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两个本科班级作EN-PBL教学和LBL教学的比较,发现短期内两组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而中远期的主客观比较则EN-PBL教学组明显优于后者。提示EN-PBL教学法可能更适合国内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胃外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后的最初几年,人们发现该菌仅定植于胃型上皮,包括食管、十二指肠、Meckel憩室等区域的胃上皮化牛区,但近年研究发现口腔和肠道也可能是该菌的憩息地,证据多来自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流行病学调查,由于缺乏原位组织形态学数据,H.pylori在这些部位定植和繁殖乃至致病的能力尚需更多的证据。除此之外,H.pylori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还可能引起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和荨麻疹等病原不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机制可能是H.pylori菌体存在自身免疫抗原决定簇,但来自不同人群的临床研究尚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