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complete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CTNU)和传统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tradi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TR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福建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接受CTNU和TRNU手术治疗的UTUC病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临床资料、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病例266例,其中CTNU组94例,TRNU组172例。与CTNU组相比,TRNU组左侧病变比例更大(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 ASA score)、肿瘤所在侧别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TRNU中有1例因左肾动脉损伤加行开放血管修补术。CTNU组手术时间为(202.9±76.7) min、术中出血量(68.4±73.3)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3.9±1.5) d、引流液总量(181.7±251.5) mL、术后住院天数(7.8±4.1) d;TRNU组手术时间为(203.5±68.7) min、术中出血量(130.2±252.1)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4.3±1.6) d、引流液总量(179.1±167.5) mL、术后住院天数(8.2±3.7) d。CTNU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RN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1~88个月),TRNU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无膀胱复发生存率(intra-vesi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IvRF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分别为75.6%、86.9%、73.8%、57.5%;CTNU组的5年OS、CSS、IvRFS、DFS分别为66.3%、83.5%、75.9%、58.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NU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尚需更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组织中RAS相关结构域家族蛋白1异构体A(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protein 1 isoform 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探讨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共入选687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的UTUC患者,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UTUC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6.6%(183/687),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多发、术前输尿管镜检查、根治性手术、肿瘤直径及合并原位癌均无相关性(P>0.05),但分别与患者吸烟史(P=0.044)、患侧肾积水(P<0.001)、肿瘤位置(P<0.001)、肿瘤形态(P=0.013)、肿瘤分期(P=0.001)、肿瘤分级(P=0.007)以及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而且后四项均为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的病理特征。RASSF1A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是患者术后膀胱复发(P<0.001, HR=0.471)和对侧上尿路复发(P=0.030, HR=0.269)的独立危险因素。RASSF1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组的UTUC患者术后的膀胱无复发生存时间和对侧无复发生存时间均比低甲基化组长,其无复发生存时间较长和累积无复发生存率较高,此外,肿瘤多发(P =0.002,HR=1.538)和术前输尿管镜检(P =0.001, HR=1.725)分别是UTUC患者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是与UTUC肿瘤恶性程度显著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生物标记物和尿路复发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指发生于肾盂及输尿管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占全部尿路上皮癌的5%~10%。由于含马兜铃酸中草药或食物的影响,中国人群UTUC具有同西方人群不同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肿瘤特征及预后因素,其临床诊疗策略选择也有不同于西方人群之处。本文结合本中心多年来UTUC诊疗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探讨中国人群UTUC诊疗策略选择及东西方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术前预后因子,并构建适合中国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至2013年的686例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6例患者中,男性303例(44.2%),女性383例(55.8%),术后高分期(T3和T4)肿瘤203例(29.6%),高分级(G3)肿瘤300例(43.7%),淋巴结转移(N1)54例(7.9%),其中,肾盂肿瘤、肿瘤长径大于5 cm、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30 mL/min和男性与术后肿瘤高分期相关;输尿管肿瘤、肿瘤长径大于5 cm、没有吸烟史与术后肿瘤高分级相关;肾盂肿瘤、肿瘤长径大于5 cm和术前贫血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相关。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其间有208例(30.3%)患者死于肿瘤,210例(30.6%)患者出现了膀胱复发,其中肿瘤长径大于5 cm(P=0.001)、伴随同侧肾积水(P=0.041)和术前贫血(P=0.001)是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输尿管肿瘤(P=0.04)、多发肿瘤(P=0.005)和术前血肌酐含量大于133 μmol/L(P=0.036)是患者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UTUC患者常见的术前临床参数中,肿瘤长径大于5 cm、伴随同侧肾积水和术前贫血与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呈独立相关,输尿管肿瘤、多发肿瘤和术前血肌酐大于133 μmol/L与术后膀胱复发呈独立相关。基于这些术前预后因素构建的中国患者术前风险分层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就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并指导后续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