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华  熊清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42-1443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在我国唇裂发病率为1.8%[1]。其主要的影响在于使患儿的外貌产生缺陷,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外貌缺陷的恢复程度。双侧Ⅲ度唇裂是唇裂中畸形程度最严重的,外貌缺陷最严重,手术修复的难度也最大。使修复的效果更加完美,一直是医者们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恶性黑棘皮病伴胃癌及多发性寻常疣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63岁。因全身散在皮疹半年,上腹隐痛、左颈侧包块1月余于1997年9月24日入院诊治。查体:左锁骨上窝触及一约6cm×4cm大实性质硬包块,不移动,有压痛。剑突下有压痛。双侧腋窝皮肤纹理增深增宽,呈灰褐色天鹅绒状增生。鼻前庭粘膜、舌粘膜、双侧...  相似文献   
3.
龟头皮角1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已婚。因阴茎龟头部角状物1年。于2008年7月12日到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部就诊。患者于1年前有冶游史,1年后发现龟头部见一黄豆大小赘生物,并呈进行性增大,成角状,不痛不痒,与内裤摩擦时疼痛不适,伴性生活障碍。两次在外院诊断为尖锐湿疣,涂擦尤脱欣后,部分脱落,随后再生,遂到我院皮肤性病专科就诊。体检:阴茎龟头尿道口上方见一角状物,基底潮红,直径2.0cm,角长为2.3cm,角顶部有褐色结痂,未见皮屑,轻度触痛(图1),醋酸白试验(-),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静滴阿昔洛韦苦参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联合静滴阿昔洛韦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扁平疣37例(治疗组)与仅静滴阿昔洛韦治疗扁平疣37例(对照组)的疗效,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痊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痊愈率为67.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滴阿昔洛韦苦参素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9月~2004年3月,我科应用负压吸引发疱自体表皮移植与口服“贞芪扶正胶囊、金维他、烟酸片”联合治疗白癜风,并与上述药物加外用“30%补骨酯酊”及单纯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后发育的近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方法,并初步观察其对鼻部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7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期行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术后随访6~8年,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患者术后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 27例患儿中,10例鼻外形远期效果为优,良14例,差3例.结论 在了解鼻部血供解剖的基础上,应用适宜的手术方法进行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对鼻部发育无明显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学龄前患儿的唇裂伴发鼻畸形.  相似文献   
7.
完全性唇腭裂早期腭裂修复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早期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35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两组,早期修复组20例,随访时平均年龄9.99±0.84岁.婴儿期未接受腭裂修复者为对照组15例,随访时平均年龄10.24±1.14岁.两组病例分别进行头颅侧位片与上颌牙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儿上颌骨及牙弓的测量数据显示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早期行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发育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可早期进行腭裂手术,有利于患儿正常语音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致敏药物,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08年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为解热镇痛类,其次是镇静催眠药及抗生素类.23例患者其中有1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13例给予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比较发现后者皮疹消退时间、病程明显缩短.结论:解热镇痛类药物所致重症药疹仍为首位.治疗上应早期,足量使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控制病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 慢性荨麻疹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用玉屏风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61例用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观察两组疗效、复发率及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治疗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7.5%,对照组复发19例,复发率为61.2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IgE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能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康复新液对慢性溃疡创面修复及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溃疡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例。各组溃疡创面经清创后用一次性密闭负压吸引材料(VSD)覆盖,分别给予0%(生理盐水)、25%、50%、75%和100%5种不同浓度的康复新液冲洗。比较治疗后5组创面肉芽组织HE染色情况、IL-2表达、新生血管数量及创面面积缩小比例。结果各组创面肉芽组织HE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密度各不相同,冲洗液浓度越高组,毛细血管密度越高。与0%组比较,25%组、50%组创面IL-2表达、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面积缩小比例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组比较,75%组、100%组创面IL-2表达、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及面积缩小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浓度的增加,康复新液对慢性溃疡创面修复及IL-2表达的影响逐渐增大,以75%以上的浓度影响显著,结合临床效果及经济角度考虑,康复新液冲洗以75%的浓度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