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王琦  文建忠  杨小敏  熊振凯 《江西医药》2008,43(12):1376-1378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和Pro组。Sev组采用循环回路诱导,在静脉注射2μg/㎏芬太尼1min后,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放在病人面前,保持密闭,让病人做深呼吸,吸入7%的七氟醚。Pro组则先静脉注射2μg/㎏芬太尼,1min后以30~40s速度静脉注射2.5㎎/㎏异丙酚。观察患者入室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为基础值。记录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T1)、插管即刻BPS、DBP、HR、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T2)和术后24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Pro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2组患者插管即刻BPS、DBP、HR之间比较及与入室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停止麻醉用药至苏醒拔管所需时间、术后24h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二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速完全等临床特点,是一种较为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2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氯诺昔康组,n=12):氯诺昔康40 mg 氟哌利多5 mg;M组(吗啡组,n=12):吗啡40 mg 氟哌利多5 mg.观察患者术后4、24、48 h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测定外周静脉血IL-2、IL-6、IL-10及TNF-α在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两组患者诱导前血浆中IL-2、IL-6、IL-10、TNF-α之间比较及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NF-α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IL-2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IL-6、IL-10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则有显著升高(P<0.05);L组IL-2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IL-6、IL-10在术后T2、T3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L组较M组IL-10在T4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疗效与吗啡相当,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2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氯诺昔康组,n=12):氯诺昔康40 mg+氟哌利多5 mg;M组(吗啡组,n=12):吗啡40 mg+氟哌  相似文献   
4.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均可引起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应激因子、炎性介质等均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模式有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和切口镇痛等;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或非甾体消炎药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镇痛药和镇痛模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单纯阿片药物或复合用药术后镇痛及不同镇痛模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6.
王永生  熊振凯 《江西医药》2007,42(9):776-778
目的 对国产1%氯普鲁卡因行高位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60例择期行乳癌根治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23~71岁,体重40~71kg,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T1-2或2-3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4~6cm,观察组注入1%氯普鲁卡因 1:20万肾上腺素5ml,对照组注入1%利多卡因 1:20万肾上腺素5ml,5min后,两组分别给予同类药18ml.观察项目:(1)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2)给药15min后麻醉阻滞范围.(3)呼吸循环改变:患者入室时、麻醉后10min、20min、30min、60min时HR、BP、RR、SPO2.(4)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头昏、倦怠、感觉异常、肌肉震颤、呼吸抑制.结果 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4.8±0.9min和5.4±1.1min(P>0.05),痛觉消失时间分别为12.2±2.3min和13.3±3.1min(P>0.05),痛觉恢复时间分别为49.2±1.45min和50.1 13.8min(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给药后HR、BP、RR、SPO2各组数据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昏、肌肉震颤、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3.3%)和6例(20.0%)(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1%氯普鲁卡因行高位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其麻醉效果与1%利多卡因相同,但头昏、肌肉震颤、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317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2例)与非肺部感染组(285例)。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χ2检验筛选有统计意义的指标,然后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单因素χ2检验显示,2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手术时限性、合并贫血、合并低白蛋白血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插管方式、插管途径、插管深度、插管指征、拔管延迟、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全麻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插管方式、插管深度、插管指征、拔管延迟、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全麻时间、合并COPD、吸烟史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全麻指征,规范管理气管插管与麻醉复苏拔管过程,充分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