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糖蛋白抗原72-4(CA72-4)、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PGⅠ、CA7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MG7Ag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做对比,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为(35.79±11.16)ng/m l明显低于各对照组,CA72-4含量为(5.91±2.54)U/m l、MG7Ag含量为(7.09±4.56)U/m l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CA72-4、MG7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9.39%,51.52%;联合检测阳性率PGⅠ+CA72-4为57.58%,PGⅠ+MG7Ag为69.70%,CA72-4+MG7Ag为72.73%,PGⅠ+CA72-4+MG7Ag为78.79%。结论血清PGⅠ、CA72-4、MG7Ag与胃癌诊断及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穴PSA雪检测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穴PCA雪尚不理想,特异性不高,且PSA的升高,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癌变已经发生,而不能在癌变发生之前提示其高度危险性。因此发现一些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指标诊断PCA十分必要,使更多的非PCA患者免受前列腺活检之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系DC(MDC)和浆细胞DC(PDC)]的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 采集健康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利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DC的特异性标记为Lineage-HLA-DR+CD11c+,PDC的特异性标记为Lineage-HLA-DR+CD123+);固相放免法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结果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PDC相对平均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者,但缺少统计学意义,MDC相对数量在两者间没有差别;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相对数量显著高(P<0.01)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在上述3组中MDC相对数量无差异(P=0.194).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或DC的凋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增加与HBeAg血清转换有关,提示PDC可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前体细胞(pDC)亚群的变化,探讨pDC亚群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15例,免疫耐受组19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6例,非活动性组33例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髓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DC1)和浆细胞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DC2)。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DC2显著下降(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pDC1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P〈0.05),非活动性组pDC2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BVDNA水平与pDC2之间存在正相关(r=0.303,P=0.043)。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外周血树突状前体细胞(pDC)亚群的频率和数量的变化,可能与HBV持续感染的机制和肝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使用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和血脂的变化特点,以提高对甲减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1年4月在蚌医二附院诊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58例(其中门诊患者39例,住院患者19例),分别在使用左旋甲状腺激素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10周进行血清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结果左旋甲状腺激素治疗前血清心肌酶谱和血脂均有明显升高,经6~10周替代治疗,随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血清心肌酶谱和血脂水平也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存在血清心肌酶谱和血脂的升高,经左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两者均能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催乳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51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分别检测各型催乳素(prolactinPRL)血清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患者血清PRL较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型患者有明显升高(P<0.01),男性以脾肾阳虚型升高明显,女性以脾肾阴虚型升高明显。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型血清PRL较肝郁脾虚、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三型明显升高(P<0.01)。水湿内停型血清较这三型也有升高(P<0.05),但不如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型明显。结论:血清PRL升高与慢性肝病虚证有关,尤其与肾虚有关。  相似文献   
8.
汪芝满  焦贤春  王康 《安徽医药》2005,9(6):456-456
目的通过观察痰标本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探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特点.方法将痰标本进行中和处理,分别接种在结核生长因子、传统罗氏、BACTEC460培养仪上观察.结果141例痰标本平均初生长时间:生长因子培养基(6.98±0.68)d、BACTEC460培养仪(8.4±0.18)d、改良罗氏培养基(29.3±5.21)d.阳性率和污染率情况:生长因子培养基阳性率56.7%、污染率3.5%,BACTEC460培养仪阳性率56.0%、污染率5.0%,罗氏培养基阳性率49.6%、污染率3.5%.结论结核分支杆菌生长因子培养基具有培养速度快、阳性率较高,可以克服罗氏培养基培养时间长,BACTEC460培养仪成本昂贵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群  张晨光  焦贤春  刘群 《安徽医药》2009,13(12):1556-1557
目的观察溴隐亭对高催乳素肝硬化患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高催乳素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9例,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催乳素水平指标的变化,评价溴隐亭对肝硬化患者高催乳素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降低催乳素水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溴隐亭有比较良好的降低高催乳素肝硬化患者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