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观察组根除率为96.00%;对照组根除率为7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除,其效果显著,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分型与CT、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IM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表现及基本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IMT影像形态学差异。结果:肺内、肝脏、胆囊、胃、腹腔及腹膜后区IMT各7例、3例、1例、1例、4例。病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5例伴少量点状钙化,出血及坏死少见。增强扫描胸部肿瘤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腹部肿瘤多表现为动脉期瘤内轻度片絮状强化,或边缘花环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持续扩大,强化程度无明显衰退。强化方式与瘤内组织成分比例有关,而恶性程度及预后转归与瘤细胞的核异型性有关。结论:IMT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CT能精准显示病灶的血供及解剖结构特征;MRI有助于评价病灶组成成分及预判病理分型。CT和MRI结合有利于提高IMT良恶性倾向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前期研究表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施行辅助放化疗,对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产生了影响。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索患者胰腺在治疗前后的体积变化与内外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7年—2019年间的50例胃癌术后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辅助放化疗后1年的胰腺体积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与胰腺体积变化的关系。再根据胰腺的DVH数据:胰腺V5、胰腺V10、胰腺V15等,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胰腺最佳剂量限值。结果 所有50例患者放疗后胰腺体积平均为17.5~88.75 (49.0±19.2) cm3,较放疗前26.3~105.7 (65.7±18.9) cm3出现了下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后胰腺体积的下降与C肽(b=6.172,P=0.045)及脂肪酶(b=0.262,P=0.034)的下降呈线性正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胰腺V45具有最佳预测价值(AUC=0.538,95%CI 0.373~0.704,P=0.021),最佳界值为V45 <49.7%(敏感性77%,特异性57...  相似文献   
5.
精准医疗的实施要求及时准确地对治疗疗效进行评估,以便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以定量评估为基础的影像组学以其无创、直观和可重复的特点在临床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综述定量影像学在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及其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浅表性胃炎可以有效根除H.pylori,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老年复发胶质瘤认知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筛选出对该治疗获益高且风险低的人群。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7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1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老年患者,治疗方案为贝伐珠单抗(5~10 mg/kg,第1天静脉推注,每2周为1周期),联合替莫唑胺(200 mg/m2,第1~5 d,口服,每28 d为1周期)。疗效评估采用RANO标准,认知功能应用MMSE评分,选取磁共振T2WI序列评估肿瘤相关性脑水肿,通过研究设计出脑水肿消退指数(edema regression index,ERI)实现对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水肿变化情况的定量分析。每周期治疗前检测凝血功能全套、血常规。结果全组患者共使用贝伐珠单抗76周期,中位值4周期(范围:2~7周期)。80.9%的患者达到PR。与治疗前相比,治疗两周期的MMSE从(20.7±1.5)到(24.5±1.2),P<0.001。应用2周期贝伐珠单抗,ERI>0.5的患者MMSE分数从(20.3±1.1)提高到(25.1±1.5),P=0.03;ERI≤0.5的患者MMSE从(21.6±0.9)到(22.1±1.3),P=0.18。治疗前的脑水肿程度和ERI是判断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预测指标。D-二聚体>0.55 mg/L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8.33%,D-二聚体≤0.55 mg/L组无静脉血栓(P=0.62)。结论那些高ERI的老年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似乎是BEV和TMZ联合治疗的受益人群,值得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D-二聚体>0.55 mg/L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D-二聚体≤0.55 mg/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发生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