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青年学生结核病感染危险程度及相关因素,为学校结核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大学2010-2013级学生,自入学至大三每间隔1.5年、2.5年重复PPD试验,分别将两次PPD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一与大二的PPD阳性率和强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1,P0.01;χ2=248.61,P0.01),大一到大二的阳性率平均年增加8.0%,强阳性率平均年增加7.2%;大一与大三的PPD试验结果阳性率和强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3,P0.01;χ2=79.11,P0.01),大一到大三阳性率平均年增加4.9%,强阳性率平均年增加2.9%。入学时PPD试验结果阴性学生:间隔1.5年的平均年阳转率21.0%,间隔2.5年的平均年阳转率13.9%。入学时阳性率高,与大二、大三的阳性率增加成反比。大二、大三的强阳性率逐年增加。结论大一到大二是结核感染的高危险时期,在落实学校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应重点做好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强阳性预防性治疗等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至2009级4届新生,按入学时的TB-PPD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每届学生均观察3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在校期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级至2009级共8 414人,有PPD结果8 394人,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2006级39.0%,12.1%;2007级33.6%,7.6%;2008级46.4%,11.2%;2009级50.4%,13.0%,各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阳性率、强阳性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3,39.938,P值均<0.05).城市学生的阳性率(47.2%)高于农村学生(39.6%),强阳性率均为10.9%.累计观察25 242人年,共发现结核病人37例,年发病率为146.6/10万.PPD结果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强阳性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20,P<0.01),发病率与强阳性率呈正相关(r=1.00,P<0.01).强阳性组中农村学生发病率高于城市(x2 =5.319,P=0.021).结论 青年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应做为重点关注对象,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