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对105例血尿患者,采用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本组肉眼血尿35例,镜下血尿70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77例,男40例,女37例;平均年龄40.5±26.7岁,均确诊为肾小球疾病。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5例,链球菌感染后肾炎10例,IgA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12例,狼疮性肾炎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6例。B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5±23.6岁,均确诊为非肾小球疾患。原发病为泌尿系结石5例,肾盂肾炎6例,膀胱炎7例。泌尿系肿瘤4例,前列腺疾患4例,多囊肾2例。两组患者均行尿红细胞镜检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渗透压、血尿素氮及肌酐测定,部分行血尿β_2—微球蛋白、尿pH等测定。两组均取新鲜中段晨尿10ml,置于玻璃试管中离心(1500r/min)5分钟,弃去上清液9ml,将沉渣0.2ml放入血细胞计数盘中,计算1ml尿中红细胞数,并以高倍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不染色),数100个尿红细胞,多形型红细胞(形态大小有明显差异,外形不规则,呈面包  相似文献   
2.
将9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贝那普利,B组口服缬沙坦,C组同时口服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血钾、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血压和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0.05,0.01),C组下降程度大于A、B组(P〈0.05);三组血钾、SCr、CC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DN较单独用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临床由继发性肾脏病相关引起的血尿伴蛋白尿的患者较为常见,以导师高建东、焦东梅为代表的所在科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患者中,亦常常取得理想疗效,现就具体病例来展示其诊疗的合理性及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症标记物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进行血清CRP浓度的测定。分析血清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指数(PI)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25±5.69)mg/L vs(3.36±2.07)mg/L,P<0.01]。②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者[(6.37±5.15)mg/Lvs(3.36±2.07)mg/L,P<0.01];③斑块指数(PI)2级、3级患者血清CRP明显高于斑块指数0级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CRP与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在高血压导致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方法 检测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ESRD患者非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和对照组的CRP、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血肌酐(Scr)水平.根据CRP水平将膜透析组分为CRP≤6mg/L组和CRP>6mg/L组.并比较两组IL-6、Alb、Hb、TF、Scr的水平. 结果 腹膜透析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非透析组(P<0.05)和对照组(P<0.01),腹膜透析组CRP、IL-6分别与Alb、Hb、TF呈负相关(r=-0.543~-0.379,P<0.05),与Scr无相关关系(r=0.258、0.245,P>0.05). 结论 ESRD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CRP、IL-6是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较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焦东梅  李伟  武尚文  肖振忠 《山东医药》2007,47(19):106-107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阳性率,分析尿mAlb、β2-MG显著相关性因素;比较尿白蛋白正常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指数(PI)。发现高血压患者尿mAlb、β2-MG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血压患者尿mAlb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MAU组、NAU组颈动脉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提示尿mAlb、β2-MG增高可以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性指标,且尿mAlb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