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阴治疗原则,随证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进行分级,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得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上皮微血分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二者具有相关性,中医辨证用于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整理和分析了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尊称邓老)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邓老提出:"未病先防"重在"调",包括调饮食、调情志、防外邪、劳逸适度等,同时养生勿忘养心;"已病防变"重在"治",根据"脾旺不易受病"、"五脏相关防治脏腑传变"相关理论,在辨治各类疾病的处方中多加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之药以调理脾胃;"瘥后防复"重在"控",疾病恢复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饮食及练习传统八段锦等方式调理脾胃功能。邓老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y gastritis,CNA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CAG)的用药规律及差异,为慢性胃炎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CNAG、CAG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文献的处方用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CNAG、CAG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2187篇,CNAG涉及1226个处方包含中药267味,CAG涉及1177个处方包含中药376味,CNAG、CAG在使用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药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0.6条件下,在支持度10%、15%、20%时,CNAG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80、57、24个,药物关联规则分别为323、73、31条。CAG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33、44、20个,药物关联规则分别为119、42、17条。经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CNAG、CAG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26、40个。结论:CNAG和CAG治疗时均需重视益气健脾,在CNAG阶段又应主以理气疏肝和胃之法,在CAG阶段则需加强益气健脾之功,并佐以活血、滋阴、消食之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内外及中医药领域功能性胃肠病(FGID)生存量表研究现状。方法全面检索近10年国内外5个数据库的FGID生存量表研究,运用Excel表,重点统计分析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392篇国内外文献,集中在9个具体病种和2个疾病整体研究,采用11种生存量表;其中国内文献353篇,集中在6个病种和2个整体研究,采用11种生存量表;国内文献中中医药领域文献130篇,集中在5个病种和2个整体研究,采用7种生存量表。近10年间国内FGID生存量表研制及应用频数增加了1倍,中医药领域增加了2倍,中医药领域该量表研制及应用上升趋势与国内整体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比例较国内整体水平偏低。结论随着FGID发病率逐年增高,生存量表的临床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应加强研究,完善中医特色FGID生存量表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 CAG)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该病的地域化、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CAG中医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收集文献的一般资料、处方用药,以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全国(除岭南外)与岭南地区CAG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一共纳入中药处方1177个,其中岭南地区185个。全国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376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5味。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180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4味。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全国(除岭南外)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33、44、20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119、42、1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87、60、24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61、72、2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基于复杂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14个核心药物组合与7首新处方。结论:CAG核心病机为以脾气虚为本,气滞、瘀阻、阴虚、热毒为标,用药以益气健脾类、理气和胃类、活血化瘀类、养阴益胃类、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在岭南地区CAG脾气亏虚与瘀血阻络更为显著,需更加注重使用益气健脾类与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胃萎清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CAG患者78例,随机分为胃萎清组(42例)和叶酸组(36例)。叶酸组予叶酸片,每次1片,3次/d,口服。胃萎清组予由胃萎清颗粒,每次1袋,3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胃黏膜病理情况及脾胃系疾病之慢性胃炎患者报告结局量表(SSDPRO-CG)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均存在胃黏膜萎缩及慢性炎症。胃萎清组、叶酸组萎缩改善率分别为65.00%、62.50%,肠化改善率分别为36.67%、31.82%,慢性炎症改善率分别为25%、1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萎清组治疗前SSDPRO-CG总分为(119.66±10.84)分,治疗后为(136.78±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胃萎清组生理领域的精神与形色、消化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 0.05),叶酸组生理领域的消化功能得分明显改善(P 0.05)。胃萎清组治疗后SSDPRO-CG总分显著高于叶酸组(P 0.05)。结论胃萎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情况,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相关内容进行专家调查,以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规范实用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多名专家进行多轮专家咨询,回收专家意见后,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两方面对问卷条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进行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6%、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5、0.94,所有条目符合纳入标准,专家对方案中多数条目评价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 参与本次德尔菲法调查的专家的学科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均较好,同意性及重要程度均较高,协调程度较好,提示应用德尔菲法所制订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相关内容进行专家调查,以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规范实用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多名专家进行多轮专家咨询,回收专家意见后,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两方面对问卷条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进行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6%、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5、0.94,所有条目符合纳入标准,专家对方案中多数条目评价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参与本次德尔菲法调查的专家的学科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均较好,同意性及重要程度均较高,协调程度较好,提示应用德尔菲法所制订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