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分别采集760例住院患者(年龄40~65岁)的血液,其中包括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标本和440例对照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ORCH系列病原体抗-IgG和抗-IgM,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33.790,P=0.001),单纯疱疹病毒(HSV)抗-IgG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χ2=7.786,P =0.003)。结论 HCMV和HSV感染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钙调素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实验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 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 以pH7.4 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 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 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继文 《临床医学》2006,26(10):65-66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埘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周前)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国内广泛应用的筛查试验主要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ELISA)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此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是TPHA的升级产品,适用于潜伏梅毒及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又称为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基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B族维生素(包括叶酸,VB12,VB6等)是代谢中必要的辅助因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对于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末梢血管性疾病,是一个非常有效、独立的危险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肝移植患者抗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对肝移植患者进行他可莫司(普乐可复,FK506)血药浓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28例肝移植患者检测他可莫司血药浓度378次,质控结果均在有效范围内。FK506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中的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FK506浓度个体差异明显,以10~20 ng/mL作为有效血药浓度范围。FK506浓度分别早期维持在11.6~25.4 ng/mL,2~3个月时维持在8.6~12.4 ng/mL,6~12个月时维持在5.6~8.4 ng/mL,1年以后维持在2.2~6.1 ng/mL。结论MEIA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适于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术前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sAg)、艾滋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传染病,主要感染途径是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分析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结果乙型肝炎为传染病感染最高,输血后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其中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约占输血肝炎的90%以上。结论通过检测血源性传染病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诊治,明确疾病传播责任.提高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医务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切实做好他们的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7.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乙肝标志外物“两对半”来明确被检查者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并通过标志物的各种模式来推断HBV在体内感染的状况。我们采用检测血清Pre-S1抗原并配套“两对半”,以了解Pre-S1抗原这一乙肝标志物新项目在乙肝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HBsAg( )、HBeAg( )、抗HBc( )阳性者78例,HBsAg( )、HBeAb( )、抗HBc( )阳性者54例,HBsAg( )、抗HBc( )阳性者62例,抗HBc( )阳性者35例,抗HBs( )、抗HBe( )、抗HBc( )阳性者40例。1.2试剂和方法Pre-S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检测26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和1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BV-DNA,并将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各组均可检出 HBV-DNA 阳性,其中 HBsAg、HBeAg、HBcAb 阳性组和 HBsAg、HBeAg 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和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血清标志物模式组和对照组(P〈0.01)。 HBV所致不同疾病类型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乙肝病毒拷贝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1)。结论:FQ-PCR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是否存在HBV感染,判断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潘继文  温和 《安徽医学》2002,23(4):55-55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人体各部位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因具有异质性和多重耐药性,已逐渐成为男性前列腺炎和急慢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2000年1月~2001年10月我们对本院前列腺液培养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MRSA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血清无机磷测定多采用硫酸亚铁磷钼蓝显色法、孔雀绿显色法、米吐尔显色法,自动分析多采用紫外光度测定法。笔者参照文献〔1〕采用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直接显色法。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1)0.2%钼酸铵:称取钼酸铵2.0g,溶解于1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