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芬太尼预防鼻咽部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鼻咽部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鼻咽部手术6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3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七氟醚吸入诱导维持,麻醉用药相同.术毕停麻醉前1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稀释1倍,Ⅰ组)、2 μg/kg(Ⅱ组)或生理盐水体积等同于Ⅱ组(Ⅲ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清醒情况、拔管时间及恶心和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Ⅰ、Ⅱ组拔管后躁动发生明显减少(P<0.05),Ⅱ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大于Ⅲ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1 μg/kg芬太尼可以减少鼻咽部手术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明显延长拔管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律平(抗心律失常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大鼠24只,离体心脏灌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应用停跳液,心脏停跳后,停灌注120 min,再灌注30 min,实验组在停跳液中加入心律平.分别测定再灌注5,10,30 min时,左心室收缩功能(LVDPi)及冠脉流量(Vi),检测冠脉流出液中CPK-MB、LDH、TnT量;再灌注30 min,取左心室前壁内膜,检查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再灌注5,10,30 min实验组左心肌收缩功能恢复均好于对照组;漏出液中CPK-MB、LDH、TnT含量均少于对照组组.实验组超微结构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 停跳液中加用心律平,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文东  潘楚雄 《北京医学》2009,31(10):594-59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PCIA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0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5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泵的设置均为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24、48h的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4、48h镇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24h镇静评分为3.59±0.48,B组为2.12±0.33,有显著性差异。B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9例)。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并设计简易估算公式.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鼻耳距离及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的相关性,根据回归方程设计简易估算公式,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公式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鼻耳距离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有明显相关性(r>0.8,P< 0.01).据此推导出线性回归方程:男性患者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cm)=0.985×鼻耳距离(cm)+ 4.253,女性患者经鼻人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cm)=0.943×鼻耳距离(cm)+ 4.726.在此基础上提出简易估算公式: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cm)=鼻耳距离(cm)+4,应用此公式计算60例患者最佳视野深度的预测值,并与实测值比较,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差值为(0.10±0.59)cm(95%CI:-1.05~1.26),经Bland-Altman法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7%(1/6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无显著的系统偏差(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入路气管插管最佳视野深度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应用高频超声引导单独阻滞耳大神经的临床实践方法,并对耳大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60例鼓室乳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耳大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0例,2组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鼓室乳突手术.B组全麻诱导前应用超声引导平面内技术以0.25%罗哌卡因2 ml阻滞患侧耳大神经.注药后10 min,以针刺法测试耳部各分区阻滞效果.术后随访患者,以针刺法判断耳大神经阻滞消退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结果 B组30例患者的耳大神经在超声下均可探查确认并成功阻滞.100%阻滞有效的区域为乳突区、耳廓背面、耳轮、耳轮尾、对耳屏、耳垂、下颌角,而耳轮脚、对耳轮、耳甲腔、耳屏、下颌缘、颊部、耳前区域则存在阻滞无效的可能.0.25%罗哌卡因2ml对耳大神经的阻滞时长为(11.70±1.95)h.术后0~12h,B组术后中重度疼痛(VAS≥4分)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例vs.20例,P<0.01).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明确探查并成功阻滞耳大神经,耳大神经阻滞范围可以覆盖耳部绝大部分神经支配区.0.25%罗哌卡因2ml对耳大神经的阻滞时长为11.70±1.95 h.耳大神经阻滞可以缓解鼓室乳突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4只。两组大鼠复制离体心脏灌注动物模型,缺血预处理组采用5min缺血、10min灌注,反复3次;对照组大鼠常温灌注45min,2组大鼠均心脏常温缺血30min。测定2组大鼠心脏缺血后跳动时间,于缺血前和缺血30min测定心肌ATP含量、Na+-K+-ATP酶活性。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心脏缺血后跳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4.3±3.6)minvs.(9.5±2.5)min,P<0.05],缺血后心肌ATP含量低于对照组[(275±43)nmol/gvs.(358±65)nmol/g,P<0.05],但缺血后2组间Na+-K+-ATP酶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提高心肌能量利用能力,延长缺血后心脏缺血跳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丝裂原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1(mitogen-and 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SK1)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氯胺酮保护小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 方法 80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16只,其中包括行为学检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10只,Western blot检测6只]: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生理盐水组,MCAO+25、50、100 mg/kg氯胺酮组.利用小鼠MCAO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小鼠脑皮质不同缺血区域内MSK1和CREB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总量的表达,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25 mg/kg氯胺酮组小鼠脑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表现明显改善[(8.2±0.4)分比(6.7±0.3)分],脑缺血皮质梗死体积减少[(283±2.0)%比(21.0±2.2)%],水肿率降低[(10.6±0.4)%比(6.9±0.9)%],缺血半影区内MSK1[(52.3±7.7)%比(81.1±6.9)%]和CREB[(56.6±5.9)%比(78.6±7.1)%]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MSK1和CREB总蛋白表达量在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内均无明显改变.MCAO+50、100 mg/kg氯胺酮组小鼠行为学表现,缺血皮质梗死体积,水肿率,及缺血半影区MSK1、CREB磷酸化水平无明显改变. 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降低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可能与缺血皮质半影区MSK1及其底物CREB的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普罗帕酮对家兔两次缺氧性心脏停搏缺氧时间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1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参考气管夹闭窒息法制作心跳骤停模型,夹闭前实验组静脉输注普罗帕酮3mg/kg预处理,对照组静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第1次心脏停搏时间T1.(夹闭气管导管至心脏停搏)和第2次心脏停搏时间T2(第1次心脏停搏复苏成功后15min再次夹闭气管导管至心脏停搏),并在第1次气管导管夹闭后3、6min和复苏后10min时行动脉血气检测.每组各抽取两只家兔分别于第1次夹闭10min以及复苏后第2次夹闭4min时取心脏做心肌超微结构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第1次缺氧性心脏停搏时间为(744.8±78.1)s,较对照组的停搏时间[(629.6±41.5)s]延长(P<0.05),但两组在复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第2次缺氧性心脏停搏时间为(439.8±74.7)s,长于对照组的(310.4±26.4)8,P<0.01.实验组心肌细胞内超微结构损害较对照组轻微.结论 应用普罗帕酮预处理能够延长在体家兔缺氧性心脏停搏时间,可提高心肌缺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与管理办法.方法 选择2004年7月~2006年6月的35例择期OPCABG患者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咪唑安定、依托米酯、芬太尼、哌库溴铵、异丙酚、异氟烷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ECG、IBP、SpO2、HR、CVP及PA、PCWP、CCO、SvO2等,应用硝酸甘油、多巴胺、艾司络尔、乌拉地尔、去氧肾上腺素、山莨菪碱等控制MAP在60~90mmHg范围,HR在50~70次/min范围,保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结果 3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1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中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 OPCABG因要求心脏不停跳,其麻醉与管理比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CABG)要求更高,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避免加重心肌氧耗,造成围术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