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底膜的状态与大肠癌生长过程的关系。方法 利用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 ,对 75例不同肠粘膜 ,包括 1 5例正常肠粘膜、1 3例肠腺瘤组织和 4 7例大肠癌 ,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在正常肠粘膜和肠腺瘤组织中 ,基底膜 型胶原分布连续完整 ;乳头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基底膜 型胶原分布间断缺损者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 ( P <0 .0 1 ) ;低分化腺癌基底膜 型胶原分布呈片段消失者明显高于乳头状腺癌 ( P <0 .0 1 )。结论 大肠癌癌巢周基底膜 型胶原缺损或消失 ,且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加重。  相似文献   
2.
胰岛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分泌胰岛素。B细胞的检测对诊断相关疾病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免疫组化技术已在病理学检查和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单有效的特殊染色法在科研和病理诊断中仍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但由于所需试剂费用昂贵且实验技术要求较高,不易广泛应用。醛复红(Aldehyde Fuchsin)染色是一种常规胰岛B细胞染色方法,但染色中有共染且对比性差和易褪色的缺点,因此不能完全适应常规检测。我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对染色时间、染液处理、分化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吴璠  张玲  潘晓蔚 《肿瘤学杂志》2004,10(3):139-14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乳腺癌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p21WAF1阳性表达率(54%)高于p53阴性者(35%),p21WAF1的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SPF)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kial-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BPH及40例前列腺癌中HIF-1α、VEGF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BPH中表达率为60%,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5%,且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关(P〈0.01)。VEGF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在BPH中表达率为20%,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为80%,且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关(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654,P〈0.01)。结论:HIF-1α、VEGF的异常表达在BPH和癌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轻结缔组织增生的干扰,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轴突再生,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延缓肌萎缩提高功能恢复.方法:切除狗L1-2L3-4脊髓节段,采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脊髓缺损局部,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行为学和形态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肌桥段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肌萎缩逐渐恢复,双下肢运动功能有所恢复,Tarlov Motor Scotol分级2~4级.结论:肌桥桥接脊髓缺损局部减轻结缔组织增生的干扰,提高脊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效果,延缓肌萎缩提高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特别是超微结构的观察,多年来由于制作标本时细胞即难收集,又易离散等诸多问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前关于这方面技术的多种报道可规纳为两类,一类为“顶扣包埋法”,即将细胞置于载玻片或盖玻片上进行培养,然后直接在玻片上进行常规的清洗、固定、脱水和包埋等一系列透射电镜样本制作程序。最后,用灌满包埋树脂的四环素胶囊扣在载有培养细胞的玻片上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8.
自从1985年Goelg等成功地发明了从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的方法以来,国内外文献中已有大量关于应用该方法提取DNA进行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报道[1].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例1 患儿生后20d。体重3100g。生后发现腹部肿物,20d内曾3次就诊,诊断不明。高热40℃,呼吸急促,哭叫不宁,频频惊厥。以高热惊厥急诊入院。皮肤苍白,腋窝及腹股沟处能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数个。腹部膨胀,酷似蛙腹,腹壁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右叶已达盆腔,左叶下缘抵左髂骨最高点,肝表面扪及密布黄豆大小结节。心率220次/min,节律整,无杂音。双肺清晰无罗音,巩膜、皮肤无黄染、皮疹。抢救无效死亡。尸检:腹腔大部为肿大肝脏所占  相似文献   
10.
自 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的Kohler和Milstein创立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以来 ,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所有制备和使用特异性抗体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制剂[1] 。采用何品系的动物进行免疫 ,是获得高质量单克隆抗体的一个关键。我们在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纯化的单克隆抗体过程中 ,多次应用了BALB c品系的小鼠 ,并对不同周龄和性别的小鼠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能力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北京种 7~ 13周龄BALB c小鼠 ,按 7~ 8周龄、9~ 10周龄、11~ 13周龄分组。1.2 试剂 降植烷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