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系多因素所致,其中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我们进行农村心血管病普查的同时对每个受检者作吸烟情况的调查。 对象与方法 对农村二个公社年满15周岁以上常住户口者作高血压普查的同时,调查每例的吸烟情况。以每天吸烟1支以上者作为吸烟者,不吸烟及偶然吸烟但不  相似文献   
3.
过度通气对心电图的最常见影响是非特异性ST段改变,偶而,ST段的异常酷似真的“阳性缺血性”反应。本文通过对21例过度通气引起假阳性缺血样改变病人的分析,探讨引起这一假阳性反应的基础。方法:在1678例作过运动负荷试验和过度通气试验(每分钟用力呼吸40~90次,持续1~1.5分)的病人中,28例(1.7%)在过度通气时出现“阳  相似文献   
4.
按WHO-MONICA方案的要求,对上海县10万人群从1983年至1988年作心血管病的人群监测和心血管病的人群防治。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1988年比1983年降低27%。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冠心病发病率亦有明显下降,然受诊断标准和医疗条件的影响,尚需经过较长时间观察,才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1992、1995、1996和1999年共4次对上海市某工厂人群进行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调查,共1118人,对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吸烟情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1)1992年人群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吸烟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胆固醇、腰臀比、体重指数结果与MONICA北京的地区监测结果相近。(2)无论男性或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男性收缩压平均升高12.3mmHg, 舒张压平衡升高6.4mmHg;女性依次为11.5mmHg和4.9mmHg;(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变化趋势不明显。(4)男性与女性体重指数各年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逐渐肥胖的倾向。(5)男性吸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1996年较1992年有明显下降,1996至1999年下降趋势不明显;女性吸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趋势平稳。结论:上海地区应重视吸烟和高血压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1986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WHO-MONICA Project)对上海县的虹桥、七一、三林和颛桥四个乡进行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发作的登记和核实工作,并在1986年底及1987年初抽查监测人口的10%调查漏报情况,未发现明显漏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海所见的心脏病及其病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雪娟  潘信伟 《临床》1994,1(3):117-119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Framingham冠心病预测模型(Framingham模型)与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国人模型)在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20年发病中的准确性,及预测模型引入新危险因素后的潜在附加值。方法 在1992年参加"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CMCS) "基线时无冠心病与脑卒中的840例上海市男性作为随访队列(CMCS上海队列),每年随访一次,记录本年度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2007年复查基线危险因素,并增加测量新的危险因素。采用C-statistic与Hosmer-Lemeshow χ2检验比较Framingham模型及国人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以国人模型为基本预测模型,将新危险因素依次独立添加至基本模型。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重新分类净改善(NRI)指数和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评价新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 截止2014年12月,CMCS上海队列平均随访22.3年,在可供分析的17 617人年中,共发生冠心病事件(心肌梗死或/和冠心病死亡)24例和缺血性脑卒中45例。国人模型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2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表现良好, 其中Framingham模型:AUC=0.657 6(95%CI:0.594 2~0.724 0),国人模型:AUC=0.726 5(95%CI:0.664 3~0.788 7),国人模型优于Framingham模型,AUC增量为0.068 9(95%CI:0.019 6~0.117 1),P=0.006。以国人模型为基本模型,未发现新危险因素可显著改善模型的再分类能力。"高敏C反应蛋白"是唯一导致NRI显著增加的危险因素。2007年风险评分可显著改善IDI,但净变化很小。结论 国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上海市中年男性2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能力,增加"高敏C反应蛋白"因素可小幅度改进风险预测,但对改变临床风险的重新分类或鉴别策略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64年制订冠心病诊断标准以来,经过1974年和1979年两次修改,仍觉不够满意。为利于国际交流,1980年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所通过的诊断标准。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我们觉得这一标准不易掌握,经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暂名为上海市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草案(附后)。现依据1974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因急性心肌梗塞入院的病人中,18%死于住院期内。出院后致死的危险性虽有降低,然在恢复期仍有很高的死亡率。心肌梗塞者6个月后的年平均死亡率较无冠心病者约高4~8倍。美国每年约有70万人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其中55万人存活出院,他们是长期二级预防的对象,这些病人中的85~90%最终死于冠心病。因此,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