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牡丹皮蒸汽疗法的确切疗效。方法临床随机观察伤骨科疼痛并行走困难病人25例,在汽疗舱内用牡丹皮作药熏,温度设定为37℃至40℃,治疗时间20分钟/次,每隔一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疼痛和行走能力分值进行改善率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治疗改善总有效率为100%,行走改善总有效率为68%,患者的疼痛与行走能力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疼痛T值=14.14,P值〈0.01;行走能力,T值=8.52,P值〈0.01)。结论中药牡丹皮汽雾透皮(熏蒸)疗法是行之有效治疗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颈段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共治疗上颈段颈椎病患者6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手法加牵引组、手法组和西药组分别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颈部疼痛、上肢痛麻、头痛头晕、交感神经症状及颈椎活动进行评分,对三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法加牵引组、手法组能显著改善颈部疼痛、上肢痛麻、头痛头晕、交感神经症状以及颈椎活动受限症状,而西药组能显著改善颈部疼痛、头痛头晕、颈椎活动受限症状,而对上肢痛麻、交感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手法加牵引组总有效率87.5%,手法组总有效率78.2%,西药组总有效率72.2%。结论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上颈段颈椎病,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头痛头晕和颈椎活动障碍,能纠正上肢疼痛麻木以及视力模糊、目胀、耳鸣、多汗、胸闷不适等交感神经症状,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补钙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及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 临床观察4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连续补钙半年进行临床跟踪观察,在治疗前后对骨密度和负重性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疼痛分值进行自身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对4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补钙6个月前后(0、6月)进行自身比较,L2-4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重性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疼痛症状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服用钙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负重性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疼痛.  相似文献   
4.
刘秀丽  滕蔚然 《医学综述》2014,(13):2420-2422
敷贴法是将中药方剂制成散剂、膏剂或巴布剂,直接敷贴于患处的方法,通过药物渗透入体内,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舒经活络、活血祛淤的效果,靶向性好,敷贴法作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OA)临床应用方面作用甚广。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外用敷贴制剂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发病现状、中医外治意义、常见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中医外治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盘外置管法注射胶原酶溶解髓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蔚然  杜宁 《中国骨伤》2006,19(2):94-95
目的:观察盘外置管法注射胶原酶是否有利于髓核的溶解以及胶原酶的注射剂量与滴速对髓核溶解的影响。方法:实验中模仿临床的盘外置管法,将手术中摘取的髓核在体外与胶原酶反应,并且改变给药的速度和剂量,运用免疫组化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对髓核中Ⅰ、Ⅱ、Ⅲ型胶原进行原位定性、定量研究以及HE染色对髓核中胶原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缓慢滴注胶原酶可使髓核中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尤其是Ⅰ、Ⅱ型胶原的溶解更充分。结论:采用盘外置管法慢速滴注胶原酶,可提高胶原酶注射的精确性,延长胶原酶与髓核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法作用机制,形成手法治疗KOA规范化诊疗评估方案。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方法将40例KO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被剔除1例和2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治疗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自我按摩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2周后,以膝关节区域温度、督脉温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连续5次坐立时间、15 m直线连续行走时间为指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OMAC的疼痛、僵硬、生活功能评分和总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WOMAC总分和僵硬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连续5次坐立时间、15 m直线连续行走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连续5次坐立时间、15 m直线连续行走时间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区域温度显著降低(P<0.05),督脉区域温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区域温度降低值和督脉区域温度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于WOMAC总分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手法治疗可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症状,改善日常生活功能,疗效优于自我按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以导引为主的功能锻炼对慢性下腰痛(CLB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1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36例、针灸疗法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患者在针灸治疗同时进行腰部导引锻炼,治疗周期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RM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3个月后,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患者的RMDQ评分低于针灸疗法组(P0.05)。治疗3个月后,针灸疗法加功能锻炼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针灸疗法组为72.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慢性下腰痛,有助于提高长期疗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膝退行性骨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流行病学显示OA发病呈世界性分布,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显示整体患病率约为8.3%,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0%,75岁以上人群约80%患有OA,致残率为53%,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数字必将增加[1].因此,开展膝OA的临床研究,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对疾病的防治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消瘀散外敷配合导引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蔚然 《中国骨伤》2009,22(5):357-359
目的:探讨消瘀散外敷配合导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颈椎病的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共治疗颈椎病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0~49岁,平均(30.60±7.89)岁,用消瘀散外敷配合导引治疗;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49岁,平均(32.43±8.00)岁,用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颈部疼痛、压痛和颈椎活动度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疼痛、压痛、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疼痛、压痛、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颈部疼痛、压痛和颈椎活动度。结论:消瘀散外敷配合导引治疗颈椎病,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压痛和颈椎活动障碍,纠正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皮酚汽疗法对于改善伤科疾病的疼痛症状是否有效。方法:临床观察25例病人,在汽疗舱内用丹皮酚作药熏,在治疗前后对疼痛和行走能力分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行走改善总有效率为68%,患者的疼痛与行走能力在治疗后有显著改善。结论:丹皮酚汽疗法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