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一个新兴医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阶段。如何作好临床实习的带教工作,我们认为应加强组织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强调基础训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的技术操作及风险控制.方法 将14例患者病变椎体的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重建椎体三维结构,在3D MAX软件中根据器械尺寸建立虚拟穿刺针模型,在计算机上将2种软件重建的三维数据相互导入,并在2种软件中分别对病变椎体进行穿刺路径及参数的术前模拟评估,寻找出X线机导向下及CT导向下较为简便的穿刺操作方法并实施PVP治疗.结果 通过X线机导向下进行的术前模拟发现,按照模拟角度倾斜X线球管及影像增强器并使穿刺针整体投影至穿刺侧椎弓根影内,在透视监视下直线进针不会穿破椎弓根内缘进入椎管.按照模拟方法对14例患者的17个椎体行PVP治疗,其中3例胸椎转移瘤在CT导向下实施治疗,11例共14个椎体在X线机导向下完成治疗,术中出现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椎间盘渗漏1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状.术后患者疼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胸椎及腰椎的PVP治疗在可靠的穿刺方法支持下、在完善风险控制及处理预案的准备下,具有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并进一步推广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放射治疗对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椎体转移瘤分为3组,放射治疗组(放疗组)21例,总辐射剂量为30Gy,分10次于2周内完成;PVP治疗组(PVP组)20例,骨水泥粉液比例为1∶1,灌注量为胸椎2~5ml,腰椎为3~6ml;PVP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组)25例,PVP后第3~4天开始放疗。结果对所有病例均按既定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天及1、3、6个月,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均高于放疗组和PVP组,疼痛缓解快速、持续时间长。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防止椎体塌陷及压缩性骨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肯定且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特点。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表现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SE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NSE水平。结果 :髓母细胞瘤均位于小脑半球,其中右侧11例,左侧6例,部分累及小脑蚓部,肿瘤形状多不规则,小脑皮髓质同时受累,实质部分多分布性,10例为男性,发病年龄最大者为64岁。肿瘤实性部分与小脑灰质比较,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髓母NSE表达水平和强度显著高于正常人脑组织细胞瘤(P<0.01),17例髓母细胞瘤中NSE大部分呈强阳性表达。病理学显示光学显微镜下组织是原始的、未分化的肿瘤细胞,核梭形,形成许多菊形团瘤细胞。部分组织体积较小,向髓母细胞分化。局部分化为神经节细胞。结论: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与其他小脑肿瘤相鉴别。NSE可作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神经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5.
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局限性。方法 在53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名受检者正常腰椎间盘的MR图像上,对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获得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CT、MRI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L3~S1各层面左、右侧穿刺线与腰神经根后缘的最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对显示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 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的重要手段, 能显示经皮腰椎间盘穿刺后外侧入路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穿刺前应首先选择CT检查,必要时联合MR检查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73例胰头段胰管之正常ERCP的X线表现进行解剖学的动态观察。对胰头段胰管各部,包括胰头段主胰管、副胰管及钩突支进行观察和讨论。作者发现胰头段胰管之解剖表现确有一定的规律性,熟悉它们,对于早期发现和寻找较小的胰头部病变甚为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在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上,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左、右侧之间腰神经长度及宽度无显著性差异。CT对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显示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路径的重要手段,能显示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应首先选择CT检查,对疑似软组织病变者再联合MRI检查,以提高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8.
谭某,女,23岁.入院前7天出现畏寒,发热,测体温39℃,伴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其后,每日下午间歇性发作,出汗后热退.4天前出现眼球黄染而入院.发病前半月因爱人及其胞妹先后发病;亦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眼珠黄染,肝功异常,抗  相似文献   
9.
蒲洪波  游箭 《当代医学》2012,(36):17-19
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治疗中,因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治疗,曾一度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禁忌证.随着人们对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机制认识的逐渐加深以及介入器材和影像导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有关采用介入方法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就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需子宫切除的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美容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同时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手术全部成功,腹部外观无疤痕。手术时间平均60.25±17.1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18±26.27ml,肛门排气时间1.72±0.56天,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组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更加微创的手术方法,尤其对美容非常重视的患者可优先选用,在条件成熟的单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